第141章索要封賞,謀廢天子
周琦看著當朝天子,想到了如今尚為白身的典韋、許褚,當即心中一橫。
周琦拜道“自我赴任安豐縣以來,無論是境內剿賊,還是討伐黃巾,亦或是在漢陽郡與叛軍交戰,麾下典韋、許褚二人皆每戰必先,驍勇善戰,斬敵無數。”
“然時至今日,某麾下眾人皆乃白身。”
“若有功而不得賞,試問誰愿奮死作戰,為國除賊”
“臣懇請陛下,能夠對典韋、許褚、戲志才等人論功行賞,以安人心。”
蓋勛見狀,亦是奏曰“此事臣亦可作證、典韋、許褚皆有萬夫莫當之勇,每戰必先,斬將奪旗,勇不可擋。”
“此前汝南太守趙謙上奏,亦曾表二人之功。”
天子聞言,卻是臉色微沉,目光如炬的盯著周琦。
雖說有功之臣的確該賞,可事情過去了這么久,曾經的功臣仍舊乃是白身,豈不是變相指責他這位帝王賞罰不均。
蹇碩作為天子近臣,自然十分清楚這位帝王的性格。
相比起張讓、趙忠等人,蹇碩雖亦為宦官,卻也不愿江山崩壞,大漢凋零。
他于是湊到天子身前,低聲說道“陛下此次派遣周將軍討賊,正需要勇武智謀之士,既然那典韋、許褚頗有勇力,陛下何不封二人為周將軍麾下軍司馬,也好隨行討賊。”
“至于那戲志才,不妨封其為參軍事。”
天子聞言,臉色這才好看了些許,道“就如蹇碩所言,征辟典韋為佐軍司馬,許褚為護軍司馬,戲志才為參軍事,卿以為如何”
天子絕口不提討伐黃巾功勞之事,而是以平定涼州叛軍為由,征辟三人為將軍府屬官。
如此一來,就相當于天子沒有服軟,不認為自己愧對有功之臣。
對于蹇碩與天子的想法,周琦洞若觀火。
他卻沒有得寸進尺,而是拜道“臣替許褚、典韋、戲志才謝過陛下。”
天子雖然冊封了三人,顯然已經有些不悅,可如今局勢崩壞,朝庭也的確需要能戰之臣,倒也沒有發作。
他沉聲問道“第二個條件,又是什么”
周琦說道“第二個條件,陛下此前其實已經應允。”
天子眉頭微挑,問道“究竟乃何事”
周琦道“臣領兵平叛期間,當有全權指揮之權,無論臣按兵不動還是輕兵冒進,陛下都不得命人插手其中。”
“臣并非想獨攬軍事,只因當初在涼州之時,四任涼州刺史皆不通兵事,臣處處受人掣肘,以致涼州局勢崩壞至此。”
“若有人貿然插手軍務,以致臣之算計落空,臣并不能保證能夠在半年時間內擊潰叛軍。”
對于這件事情,蓋勛早就向天子解釋過利弊,所以聽到周琦這么要求,天子倒也不覺得什么,。
天子曰“諾。”
“再說說第三個條件吧。”
周琦道“第三個條件更簡單,臣希望陛下莫要對外公布半年之約,反而要讓外人以為,陛下非常信任臣,能讓臣無期限討賊。”
這個條件的確不難,天子卻有些不太明白,于是問道“為何如此。”
周琦正色道“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賊人若知陛下與我定下半年之約,一旦交戰處于劣勢,或可據城而守,拖延時間。”
“他們無需擊潰臣所率之兵,只需拖延半年,臣就會被陛下召回治罪,此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相反,若賊人不知半年之月,以為陛下決心令我討賊,心知事難善了,必會與我死戰,如此臣才有破敵之機。”
天子恍然大悟,轉頭對著蹇碩說道“周卿果然精通兵事,尚未出戰就已思慮如此周全,朕豈有不允之理。”
此時,天子心情也顯得無比愉悅。
周琦的三個條件都不過分。
哪怕第一個條件讓天子略感不爽,可冊封有功之臣,也是理所應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