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遂出軍屯磐河,準備報復袁紹。
時袁紹初得冀州,人心未定,不敢與公孫瓚爭鋒,為了消弭此次大禍,將自己此前所佩勃海太守印綬,授于公孫瓚從弟公孫范。
他將公孫范派往渤海,想要通過公孫范與公孫瓚結盟。
時青州黃巾寇勃海,眾三十萬,欲與黑山合。
公孫越抵達渤海以后,以勃海兵相助公孫瓚,攻打青、徐兩州黃巾。
公孫瓚率步騎二萬人逆擊黃巾于東南,大破之,斬首三萬余級。賊棄其輜重,奔走渡河,公孫瓚半渡而擊之,賊復大破,死者數萬,流血丹水,收得人口七萬余人,車甲財物不可勝算,威名大震。
公孫瓚攜大勝之勢,進駐界橋,以嚴綱為冀州刺史,田楷為青州刺史,單經為兗州刺史,置諸郡縣,打算與袁紹爭奪北方霸主的地位。
不得不說,公孫瓚行事也的確足夠果斷,趁著袁紹立足未穩之際,就打算將其吞并。
時有涿郡劉備,中山靖王之后也。
劉備少孤貧,與母以販履為業,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于色。
備嘗與公孫瓚同師事盧植,見公孫瓚聲勢顯赫,于是前去投靠。
公孫瓚使備與田楷討青州黃巾,因功封其為平原縣令,后與袁紹交戰屢次建功,又封其為平原相。
平原縣令與平原縣雖只有一字之差,官職卻相差極大,一個乃是縣令,一個乃是平原國相,相當于一郡太守,秩比兩千石。
劉備少與河東關羽、涿郡張飛相善,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劉備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備周旋,不避艱險。
常山趙云為冀州將吏,率兵拜訪公孫瓚,公孫瓚問道“聞貴州人皆愿隨袁氏,君為何獨執迷不誤,卻反袁紹而從我耶”
很顯然,公孫瓚對于自冀州而來的趙云,并不怎么信任。
趙云答道“天下洶洶,未知孰是孰非。今民有倒懸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袁公,而在將軍也。”
劉備聽到趙云這番話,心中驚奇,當即刻意結交。
反觀公孫瓚,對于自冀州而來的趙云,卻不肯重用。趙云當即跟隨劉備前往平原,為劉備訓練騎兵。
此時的曹操,剛剛在東郡大破黑山軍,袁紹表其為東郡太守。
曹操兵微將寡,只能給袁紹做小弟。
時劉焉在益州,以張魯為督義司馬,以張脩為別部司馬,合兵殺漢中太守蘇固,斷絕斜谷閣,殺害漢使。
劉焉上書言“米賊斷道,不得復通。”
劉焉又以其他事由,殺州中豪強王咸、李權等十余人,以立威刑。
犍為太守任岐及校尉賈龍起兵攻焉,劉焉殺二人。
劉焉仗著自己帶到益州的東州軍,殺得人頭滾滾,最終威望越盛,命人造天子所用車輦千余輛,欲在益州稱帝。
卻說袁術占據南陽,戶口數百萬,而術奢淫肆欲,征斂無度,百姓苦之,稍稍離散。
袁術既與袁紹有隙,乃與公孫瓚、陶謙結盟,又拉攏周琦,想要引為外援。
袁紹也數次作書周琦,希望與之結盟。
車騎將軍周琦搖擺不定,兩袁都不愿得罪,只是回信糊弄二人,不愿摻和諸侯相爭,反而在自己的地盤茍發育。
時袁術遣孫堅攻荊州劉表,二人因此結怨,袁紹乃與曹操、劉表等人結盟,其余諸侯多有依附袁紹者。
袁術得到消息以后大怒,罵道“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他直接寫信給公孫瓚,道“袁紹非袁氏子弟也。”
袁術這是打算,直接將袁紹逐出家門,袁紹得知消息以后自然是勃然大怒,二袁仇怨越深,兩個諸侯聯盟之間,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