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一旦戰事進入僵局,極有可能將揚州拖垮。
豫州,汝南,汝陽。
汝陽本來并非汝南郡治,更非豫州州治。
黃巾起義,汝南郡算是主戰場之一,郡治已經頗為殘破。
作為汝南袁氏故鄉所在的汝陽,反倒被保存的非常完整,非但沒有遭受戰火的洗禮,反而因為許多有錢人以及流民的涌入,而變得空前繁華起來。
說到底,這都是仰仗了汝南袁氏的威名。
若按照原本歷史的發展,袁術應該居住于壽春才對,不過現在壽春被周琦所占據,袁術索性屯兵于自己的故鄉汝陽。
在這里,他也能真正得到汝南人士的全部支持。
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
一旦某日袁術戰敗,汝陽必然遭受戰禍,汝南袁氏肯定也會被波及。
至少從現在看來,屯兵汝陽的確給袁術帶來了很大好處。
卻說呂布率領麾下兵馬,一路劫掠來到汝陽以后,已經從原來的數百人擴張到了一兩千人。
不過絕大多數兵馬,都是呂布強行擄來的青壯,尚未形成戰斗力。
饒是如此,也讓呂布略微回了口血。
奈何呂布野心勃勃,并不甘心麾下只有這點人馬,于是隔三差五外出擄掠人口。
騎都尉張遼勸道“我等已經并非在董卓麾下,且此地乃是汝南袁氏根基之所在,將軍又寄人籬下。”
“若繼續肆無忌憚抄掠人口,恐會引得袁術不快,還請將軍三思。”
說起張遼與呂布之間的關系,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般,張遼乃是呂布的鐵桿屬下。
二人此前雖然都是丁原麾下將領,卻互不統屬。
相反,張遼年少成名,十五六歲便在郡中擔任郡吏,以驍勇聞名郡內,尚未及冠便被丁原征辟為并州從事,還被舉薦給了大將軍何進,被何進派到河內募兵,可謂是仕途一路平坦。
此時張遼歸大將軍何進統帥,麾下下又有兵馬,本來算得上是前途遠大。
奈何張遼時運不濟,自己尚未借著何進騰飛,頂頭上司就被宦官所殺。
恰巧丁原此時也被何進征召入京,張遼又回到了丁原麾下。
本來丁原手握重兵,而且還都是并州較為善戰的士卒,跟著對方也未嘗不能在亂世建功立業。
讓人沒想到的是,張遼復歸丁麾下沒多久,丁原就被呂布所殺。
張遼無奈,只得又被董卓收編。
董卓的確是權傾朝野,奈何其嫡系兵馬乃是西涼軍,并州軍除了呂布以外,在董卓麾下也過得并不如意。
未曾想,董卓又被呂布所殺,張遼再次成了無根浮萍,又隨大眾跟了呂布。
不過由于張遼始終有自己的部曲,因此基本都是獨領一軍,哪怕名義上歸呂布統轄,呂布其實也未必能夠調動張遼麾下兵馬。
呂布殺董卓得勢以后,為了拉攏張遼這位并州將領,拜其為騎都尉。
至于呂布自己,卻是被封為奮威將軍。
這只是一個雜號將軍,品階雖然比騎都尉高,品秩卻是相同。
后來長安被叛軍所破,緊急突圍之間,呂布、張遼麾下兵馬,都折損、走失了許多,出了長安只剩下數百騎。
現在的張遼,名義上的確是呂布麾下將領,但二者之間的統屬關系,卻并沒有那么緊密。
哪怕在歷史上呂布奪了徐州以后,張遼仍舊占據一郡之地,有著獨屬于自己的兵馬。
面對張遼的勸說,呂布自然不敢無視,卻還是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反而笑道“吾殺掉董卓,為袁公路報了家仇,對袁氏有大恩,只是擄掠一些精壯充實軍伍,彼怎會如此小氣”
張遼看著呂布滿臉無所謂的樣子,忍不住心中嘆息,卻也沒有再多說什么。
他現在跟了三個老板,結果三人都前后被殺,搞得張遼都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專門克上。
對于呂布,張遼并沒有什么好感,畢竟對方反復無常,忘恩負義,還殺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丁原。
奈何人活于世,很多時候只能無奈的隨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