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張遼,已經抱著必死之心。
率兵攻下廬江的是他,偷襲殺死黃邵的是他,跟著呂布抵抗到最后被俘的也是他。
就連呂布這種驍勇善戰的名將,周琦都毫不猶豫要將之殺掉。
張遼現在根本沒什么名望,唯一拿得出的戰績,也是偷襲了周琦治下的廬江。
無論從哪方面來講,張遼都覺得自己必死無疑。
既然如此,又有何懼之
周琦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指著張遼呵斥道“原來就是你這廝偷襲廬江,殺了吾麾下將領黃邵。”
“來人,將他拖出去斬了”
兩個軍士聞言,急忙上前按住張遼,就要把他往外拖。
張遼卻是奮力掙開兩人,厲聲喝道“某雙腿未曾綁縛,可自行行走,無需爾等拖拽。”
言畢,張遼昂首挺胸,大步朝著外面走去。
周琦見狀,不由感嘆道“好一個響當當的男子漢,呂布與之相比,卻是云泥之別啊”
周瑜聞弦而知雅意,眼看張遼已經走到了門口,急忙大聲說道“張遼將軍且慢。”
張遼止步,轉頭有些疑惑的看向周瑜。
說實話,張遼對于周瑜頗有好感,因為自己哪怕兵敗被俘,周瑜仍舊派醫師為自己包扎傷口。
這份恩情,張遼自然不會忘。
不過他乃將死之人,卻也不想太過矯情,只是站在門口,不發一語。
周瑜突然的舉動,也吸引了屋內所有人的注意力。
周琦問道“阿瑜何意”
周瑜對著周琦深深一拜,道“吾觀張文遠頗通兵事,亦不失為響當當大丈夫。”
“叔父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何不赦免其罪,將之納入麾下。如此叔父可得一大將,亦能留下納賢之美名,何樂而不為”
周琦尚未答話,便見項弘厲聲喝道“彼攻打廬江,殺了黃邵,如此大仇,豈可不報”
陳文亦是上前,道“少將軍有所不知,黃邵將軍自黃巾起義便跟隨明公所左右,雖未立下赫赫戰功,卻也任勞任怨,忠心不二。”
“彼殺黃邵,若不斬之,豈不令諸將心寒”
周琦聞言,亦是點頭說道“黃邵乃孤舊臣,此仇不可不報”
眼看眾人皆出言反對,周瑜卻是不慌不忙的說道“吾有一言,諸君且聽。”
“當今亂世,諸侯并起,將軍各為其主,互相廝殺,此為忠誠,亦為本分。”
“瓦罐難免井上摔,將軍難免陣上亡,馬革裹尸也是許多將士最后的歸宿。”
“叔父既有匡扶社稷之志,自當有包容天下之心,今日若因張遼陣前殺了黃邵,便不允之歸降,執意殺之。”
“事情傳揚出去,日后若有其余諸侯麾下降領,陣前斬了我軍將校,擔心兵敗被殺,必然奮死抵抗,不愿歸降。”
說到這里,周瑜環顧眾人,道“殺一人,而有如此重大隱患,倒不如赦其罪行,委以重任,以作表率,彰顯叔父之胸襟,如此必得天下所望。”
周瑜巧食善辯,這番話說的眾人皆啞口無言,卻又感覺哪里不對。
項弘、陳文他們,讀書終究沒有周瑜多,一時間居然無從反駁。
周琦卻是皺眉道“就算千金買馬骨,至少也應該是千里馬馬骨,張遼之才德,可擔得起千里馬之稱”
周瑜卻是侃侃而談“呂布兵敗,麾下四散潰逃,投降者不知多少,唯有張文遠哪怕身披數創,仍舊追隨左右,至死不渝,此為忠也。”
“叔父軍中多有并州人氏,吾此前便已打聽,張文遠年少而有孝名,且為人義氣,并州豪杰多愿與之結交,縱然是陷陣營統領高順,亦聞張遼之名,此乃孝義也。”
“張文遠僅率五百騎兵,便可陣斬黃邵,以寡擊眾攻下廬江,試問諸位將軍,誰有信心能夠做到這般此為勇也。”
“張文遠雖斬黃邵,卻厚待其家眷,并且對于陸郡守以禮相待。哪怕呂布不聽勸告,斬殺公,彼仍然厚葬之,此事舒縣百姓人盡皆知,郡守府中婢女亦可為證。”
“且呂布進入廬江,其麾下將領盡皆四處擄掠,唯有張遼約束部曲,嚴明軍紀,與民秋毫無犯,此為仁也。”
“呂布無智,被叔父與袁術玩弄于鼓掌之中,唯有張文遠屢次出言提醒,建言卻不被采納,此為智也。”
“凡此種種,足見張遼乃忠、孝、義、勇、仁、智之人,若因兩軍交戰斬殺叔父麾下大將為由,便殺此等義士,豈不失天下所望”
眾人聞言,全都面面相覷,沒有辦法出言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