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徐公明威震荊南
卻說周琦領兵圍困襄陽,蔡瑁不敢出城作戰,只是據城死守。
襄陽位于南陽盆地南部,據漢水入長江,東連吳會,西通巴蜀。
若得襄陽,便可扼守南陽盆地南部門戶,可北出中原,西入關中,亦可自漢中聯絡隴西,其戰略位置不言而喻。
卻說周琦讓周泰率領水軍精銳,帶著自己乘船繞行襄陽,以觀察襄陽城內布防。
戰船自漢水抵達檀溪與漢水的交界處,直接進入了檀溪。
檀溪寬三丈余,有名的典故馬躍檀溪就是發生于此。
以檀溪此時的寬度與深度,戰船在里面行駛,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檀溪,也就成了襄陽西部天然屏障。
只可惜此后尚且不到百年,就因為荊州刺史修建水壩的緣故,導致檀溪逐漸淤堵,最終干涸被廢棄。
由此也能看出,一味的修建堤壩,若不能及時清理河道,也會出現很大問題,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及地理地貌。
戰船至北向西南,順著檀溪逆流而行,最終來到了襄水與檀溪的交匯之處。
所謂山南水北為陽。
襄陽之所以不叫漢陰或者沔陰,而稱之為襄陽,乃是因為在襄陽城南有一條河,喚作襄水。
襄水與其他河流不同。
其他河流源頭大都在高山之上,由于冰雪融化等等原因才形成了河流。
襄水之所以出現,乃是因為城南扁山西麓所處的位置,有幾道泉眼終年不絕,而且出水量之大世所罕見,最終就在襄陽城南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襄水。
至于泉眼通往哪里,卻是不得而知。
泉眼所出之水,先是自襄水流入檀溪,隨后又從檀溪匯入漢水,也就讓襄陽這座城三面環水。
當然,襄陽的險峻并不僅僅于此。
除了三面環水的天險以外,襄陽城還引漢江之水入護城河,將整個襄陽城緊緊保護起來。
天下護城河,又以襄陽為最。
或許就有人會有疑問,既然襄陽三面環水,易守難攻,為何不從東邊發起進攻
并非沒有人考慮過這個問題。
歷史上孫堅圍困襄陽,就是打算從東邊進攻,最后卻命喪峴山。
事實上,漢水在流經襄陽北面的時候,又自其東北方向拐了一個彎兒,先是向東南而后又向西南流去,幾乎將大半個襄陽包裹其中。
在漢水包裹的這個范圍內,剛好有一座連綿不斷的峴山,這里地勢復雜,易守難攻,大軍也十分難以通行。
就算最后僥幸通過峴山,還是要面對襄陽那寬達一百八十米的護城河。
襄陽城墻寬十米,高八米,雖說高度看起來并不高,不過由于四面臨水,根本沒有辦法運輸攻城器械,因此想要攀爬幾乎不可能。
由于城墻很寬,所以上面可以修建軍事堡壘,每隔一段城墻都有屯兵之所,不僅能夠居高遠眺觀察敵情,還可以在別人發動攻擊之時,以弓弩遠程退敵。
襄陽號稱天下第一城池,幾乎不可能從正面攻克。
哪怕歷史上威震華夏的關羽,在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都并沒有想先攻下襄陽,而是把襄陽圍住,轉頭渡過漢水,前去攻打兵力更多的樊城。
要知道,當時的襄陽城中只有幾千兵馬,而且還是有呂常這位并不出彩的將領防守。
反觀樊城,卻是由曹魏名將曹仁率領重兵把守。
饒是如此。
關羽寧愿分兵,先是圍困襄陽,免得對方偷襲自己糧道以及后路,卻也要率先攻打樊城。
并非樊城的重要性高于襄陽,而是關羽知道,襄陽易守難攻,基本不可能正面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