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讓周尚擔任吳郡郡守,也是迫不得已,如此有悖于三互法,揚州世家大族也有可能相互勾連,各自舉薦本族子弟。
要知道,諸侯討董之際,也唯有孫堅、曹操二人盡心盡力,其余諸侯都是各懷心思。
曹操撫掌大笑“此計甚妙。”
二人同姓,雖不屬于同郡黃氏,卻終究有些香火情,就好似沛國周氏與廬江周氏那等關系。
不過時至今日,諸侯并起,哪怕孫堅對曹操頗有好感,卻也只能與之刀兵相向。
卻說曹操回城,謂郭嘉曰“吾陣前與孫堅對語,又故意放出消息,言欲以兗州牧之位相讓孫堅,必可離間二人。”
“臨行之前,車騎將軍還對我再三叮囑,言黃祖頗有才能,且為忠義之士,定要勸說其主動投降。”
就在黃祖焦躁不安之際,忽有左右來報,言中郎將黃忠來訪。
因為奪取荊州以后,必然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人事調動,究竟如何重新洗牌,不可太過隨意,還需要仔細斟酌。
曹操聞言大喜,急忙問道“奉孝有何良策”
孫堅正感嘆間,忽有左右來報,言曹操出城叫陣。
兩人只把舊事細說,并不提起軍情,說罷大笑,相談有一個時辰,方回馬而別,各自歸去。
黃祖可不認為,像黃忠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猛將,會擔心殺了自己以后逃不出華容。
袁術心中甚疑,只是礙于沒有證據,且還要依仗孫堅攻城略地,只能暫不發作。
黃忠聞言,卻是微微一笑,而后直接扔掉了手中長刀。
郭嘉首次設謀,自然不可能平平無奇,至少也應該立下大功,如此才能奠定自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未曾想,本來大好的局勢,在曹操率兵返回以后,卻是被改變了。
“黃祖若降,可表其為吳郡郡守。”
卻說曹操引眾將出城,左右圍繞,操獨乘一騎立于中央。
黃祖卻是將他們喝止住了,而后對著黃忠說道“且隨我進入府中。”
孫堅引兵而來,看到如此陣勢,卻是眉頭緊皺,暗道“曹操并非不通兵事之人,為何會擺出如此陣勢”
“某此前數次與揚州兵馬大戰,頗有斬獲,車騎將軍非但沒有記恨于我,反而待我甚厚,哪怕劉景升都對我猜忌不肯重用,唯有車騎將知我心意。”
此時的曹操,名聲較好,哪怕孫堅也非常敬佩對方。
孫堅軍中,多有袁術麾下將領以及探子,早有人將此事報知袁術。
黃祖搖頭,道“不如也。”
“諸侯與孟德相比,宛若云泥。”
黃祖心中惱怒,當即對著左右厲聲喝道“送客”
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進程,郭嘉前去面見袁紹以后,知其并非明主,離開冀州返回家鄉隱居了六年時間,等戲志才病故,曹操沒了謀主,郭嘉才在荀彧的舉薦下投靠了曹操。
然郭嘉新至,對于曹操以及兗州局勢,還并不怎么了解,而且有心多觀察一下曹操,所以才開始并未過多參與政事。
黃祖親衛見狀,急忙上前攔住黃忠,責令其立刻離開。
孫堅心中觸動,亦是感嘆道“昔日諸侯會盟于酸棗,皆畏戰不前,每日大擺宴席,空耗錢糧,唯有孟德舉義軍,興義舉,主動領兵前去追擊董卓。”
孫堅驍勇善戰,仰仗豫州以及南陽郡的錢糧,屢次進犯兗州,讓曹操疲于應對,心中也難免起了殺心。
曹操問道“文臺今日多少歲”
與此同時,又有潛伏進入曹軍之中的細作回報“曹操兩面受敵,念孫堅乃當世英雄,欲以兗州牧之位相讓,只希望孫堅占據兗州以后,能夠擋住曹操攻打陶謙,為父報仇雪恨。”
就算黃祖抽風了反叛,吳郡各大世家也不會支持黃祖,恐怕對方今天舉兵,明天就橫死了。
吳郡毗鄰徐州,與徐州之間只是一江之隔,也是江東世家最密集的地方,最好派遣外地郡守。
讓黃祖前去擔任吳郡郡守,就好像在魚群里面放了一條鯰魚,可以把水攪渾,也能制約吳郡世家的發展。
袁術拂袖而去,擔心孫堅與曹操聯合,遂暗中聯絡孫堅軍中自己心腹將領,夜間發動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