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重重點了點頭,道“此二郡雖地廣人稀,卻面積甚廣,且前些年主公大肆征召流民,不少流民都被派往豫章郡與會稽郡。”
不為其他,只因周琦對于這些人都委以重用,把他們當做是制約荊、揚本地世家大族的有生力量。
張昭之言,周琦自然無有不允,當即任命張昭為荊州州牧府主薄,讓他主持重新劃分豫章、會稽、武陵、長沙四郡之事。
其次,這么一劃分,荊、揚兩州就多出了六個郡,那也就能多出六個郡守,各大家族出現兩千石郡守的幾率也就增加許多。
就在周琦準備大刀闊斧改革荊、揚兩州的同時,北方孫堅戰死、袁術兵敗的消息,也是傳到了漢壽。
周琦已經坐擁兩州之地,繼續將行政中心放在壽春,對于治理荊州就顯得有些不利。
除了荊州派系之外,以江東四大家族為首的江東士族,也很自然的形成了一個派系。
如此一來,反倒是給周琦省了不少心。
周琦此時也在心中暗自想道“看來歷史上東吳分化豫章、會稽二郡,極有可能也是出自張昭之手,不過卻沒有如此直截了當。”
除此之外,似周承、項弘、陳文、許褚、許定以及外戚史渙,這些要么出身沛國,要么早早就跟隨周琦的心腹實權將領,也算是一個派系。
至于典韋、戲志才,兩人算是真正游離于派系之外,幾乎與所有人都刻意保持距離,是周琦最信任也最親近之人。
“且南陽本就屬于荊州,袁術占據南陽而不肯歸還,若因畏懼與袁術交戰,而錯過收復南陽的最佳時機,豈不可笑”
至于縣城如何設立,在哪些地方設立,還要與荊州文吏們仔細商議以后,才能最終定下來。
周琦問道“先生何意”
陶謙乃丹陽郡人氏,與吳郡毗鄰,二者同屬揚州,孫策、陶謙也算半個同鄉。
首先,對四郡分而治之的確有利益政權的穩固。
“除此之外,長沙郡分別與荊州五郡相鄰,若日后長沙亂起,直接會威脅到整個荊州的安危,吾亦希望將其分而治之,以削弱長沙郡地理之優勢。”
周琦聞言,卻是微微一笑,道“此事吾自省得。”
讓周琦遷都襄陽,并非異想天開。
蒯越話音落下,以蔡瑁、黃祖為首的襄陽人氏,以及黃忠、李嚴、文聘為首的南陽郡人氏,也都紛紛上前請戰。
可以預料,隨著北方南下之人越來越多,這一個本來最散亂,最不受重視的一個派系,未來勢力必然會越來越強盛。
他們與荊州、揚州本地士人之間的關系,也注定不可能和睦。
此后劉表率兵北上,奪取了南陽郡南部眾多城池,襄陽沒有位于最前線,所以一直乃是荊州州治。
這一日,忽有斥候來報,言曹操使用離間之計,袁術夜襲攻破孫堅營寨,孫堅中了埋伏身死。
如果把行政中心遷到襄陽,就必須要先奪取南陽郡,否則襄陽沒有緩沖地,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
不過遷治襄陽的前提,乃是率先奪取南陽郡。
寫完新的郡名以后,張昭抬頭看向周琦,道“這只是我的一點建議,具體應該如何劃分,叫什么名字,還請主公定奪。”
它們分別是豫章郡、鄱陽郡、廬陵郡;臨海郡、建安郡、東陽郡。
袁術此時率領兵馬屯于雍丘,仗著北據河流才能勉強抵擋曹操。
不過拆分荊州武陵郡與長沙郡之事,張昭此前并沒有想到,而且還要先了解兩郡的具體人文、地理,并不能隨隨便便就重新劃分,這才要先回去仔細考量。
沒過多久,張昭就給了周琦一個初稿,那就是劃分武陵郡為壽陽郡與武成郡,劃分長沙郡為益陽郡與南攸郡,并且重新設立縣城。
他們想要打回家鄉,不會像荊、揚本地世家大族那般,偏居一方就很滿足了。
張昭倒也沒有賣關子,直接說道“古之郡縣,多以山川河流為界,如此雖利于地方治理,可以有效避免各郡縣領土爭端,卻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容易引起地方勢力割據。”
黃忠、李嚴、文聘等南陽人氏,自然不用多說,都希望家鄉能夠位于周琦的掌控下,而非被其余諸侯所占據。
如此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