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曾經給了高干一封迷信,那就是要解決掉所有不安定因素,順便震懾一下天子以及滿朝公卿。
袁本初可以給天子以及公卿體面,前提是這些人不能對其指手畫腳,所以才暗中叮囑高干如此行事。
毫無疑問,這件事情高干做得非常漂亮,既殺了董承、張揚這兩個絆腳石,又震懾了天子以及滿朝公卿。
最為重要的是。
哪怕日后有人想要以此攻訐袁紹,他也可以將所有事情都推到高干身上。
只不過,袁紹也暗中叮囑過高干,那些西涼將領、白波軍將領,以及沒有根基的朝廷大臣,可以酌情斬殺,震懾眾人。
但是對于世家出身的朝廷公卿,卻要以禮相待。
不得不說,出身世家的袁紹,相比起董卓、李傕、郭汜、胡才、韓暹等人,在如何應對朝廷大臣以及政治斗爭上面,不知高明了多少。
憑借袁紹的出身,只要事情做得不太過分,世家大族必會爭相追隨。
及至天子以及公卿抵達鄴城,袁紹讓數萬甲胄鮮明、武器精良的士卒列成兩排,自己率領麾下文武出城二十里相迎天子以及公卿。
面對天子,袁紹謙卑行禮,面對公卿,袁紹溫言撫慰。
袁紹本就擅長收買人心,否則也不至于當初沒有擔任任何官職的時候,就已經引得四方豪杰爭相投靠。
雖然那多人都知道,袁紹或許并非大漢忠臣,不過相比較董卓以及李傕、郭汜等人,在袁紹治下為官只要安分,就會擁有非常好的待遇,也不擔心什么時候被殺掉。
特別是經歷過東遷途中的巨變以后,許多公卿也知道大漢氣數已盡。
只要能給天子以及朝中眾人體面,讓他們擁護袁紹也沒什么。
卻說袁紹迎鑾駕到鄴都,造宮室殿宇,立宗廟社稷,省臺司院衙門,修城郭府庫。
袁紹上表天子,封十數救駕有功者為列侯。
袁紹自封為大將軍、鄴侯,假節、錄尚書事,總攬朝政,帳下文武皆有封賞,于是冀州上下盡皆歡騰,就連當初反對迎接天子的潁川人士,也不再多說什么。
自此大權皆歸于袁紹,朝廷大務,先稟袁紹,方奏天子。
由于天子在冀州,各地許多心向漢室的士子,紛紛不遠千里前去投奔,一時間袁紹實力大漲。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賈詡走出船艙,看著長江上游那些船只,出言安慰著凌操、陳武二人。
陳武疑惑的問道“先生何出此言”
賈詡捋了捋胡須,道“子烈所言并沒有錯,錦帆賊此前的確縱橫巴郡水陸兩道,就連郡縣長官亦要禮讓三分。”
“不過自從錦帆賊守甘寧開始專研諸子百家以后,就不再四處劫掠。”
“若吾所料不差,這些帶著鈴鐺的船只,應該是甘寧往日部下所經營的商船,只要莫沖撞了他們,料想并無大礙。”
周琦吸取了初次攻打荊州的教訓,早早就讓陳文探聽益州情報,特別是對于猛將甘寧,更是了解的非常詳細。
甘寧早年的確放蕩不羈,為禍四方。
不過自從及冠以后,甘寧幡然醒悟,不想渾渾噩噩度過一生,想要有所作為,就開始刻苦讀書。
此時的甘寧,非但沒有繼續四處作亂,反而在巴郡擔任督郵,乃是秩六百石的郡中官吏,代表太守督察縣鄉,位卑而權重。
果不其然,那支船隊與賈詡等人交錯而過,雖然船上時不時響起口哨聲,卻沒有人劫掠商隊。
賈詡等人自魚復西進,沿途經過六座城池,每座城池都依山傍水而建,地勢非常險峻,易守難攻。
魚復,也就是未來劉備托孤的白帝城,又稱江關,乃是扼守長江,聯通荊、益涼州的重要關口。
如果想要率領大軍,逐個攻克這些城池,一路達到成都,必然難如登天。
最為重要的是。
自從劉表上奏朝廷,言益州牧劉焉有不臣之心開始,劉焉就對荊州起了防備之心,沿江城池防御工事,都修建的頗為完善。
巴郡,郡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