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整理了一下衣襟,正色道“將軍若棄官去投車騎將軍,縱然能夠召集千余舊部,卻也不過只是一介別部司馬。”
“并非車騎將軍沒有識人之明,奈何軍中諸將升至如今位置,都跟隨車騎將軍許久,立下了汗馬功勞。”
“縱然車騎將軍看重興霸,卻也不會破格提拔,否則必然引得軍中諸將不滿,是也不是”
甘寧略微沉吟,繼而點頭道“先生所言不錯,身為一方主君,自當明令法典,賞罰分明。”
“我貿然去投,未立寸功,自然不敢奢求高位。”
“只要車騎將軍能夠給立功機會,我并不擔心未來升不了官。”
賈詡卻是笑道“如今正有一樁潑天功勞,興霸何必視而不見”
甘寧心中微動,很快就想明白了賈詡言下之意,當即眉頭緊皺,有些遲疑。
賈詡知道甘寧心中所慮,繼續勸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劉璋既非明主,又非朝廷所冊封益州牧,更沒有對興霸有任何實質性恩義。”
“既無君臣之情,興霸無論做什么,世人亦無話可說。”
“且吾聞劉焉自入巴蜀以來,對于益州本土士人多有打壓,興霸也是巴郡人氏,應該對此多有體會。”
“前巴郡太守之下場,興霸應該還記得。”
“無論是為了個人前途,還是為了巴蜀之地的長治久安,興霸都應該有所抉擇。”
甘寧起身,在屋內來回踱步,過了許久才猛然停住步伐,咬牙道“甘寧愿受先生驅馳”
賈詡聞言,不由大喜過望
歷史上甘寧反叛之所以失敗,原因大概有兩點。
甘寧在反叛之前已經辭官,沒有了官面上的力量,僅憑麾下錦帆賊以及一些豪強,想要成事幾乎不可能,此其一也。
劉表雖然派遣屬下策反甘寧等人,想要染指益州,奈何缺乏魄力,沒有趁機大舉派兵進入巴郡,只寄希望于甘寧等人反叛成功,主動帶著巴郡投效荊州,此其二也。
正如歷史上劉表爭奪交州那般,也只敢搞些小動作,不敢派兵搶奪,所以劉表在占據荊州的十七年內,對外幾乎寸土未得。
或許也正是為此,哪怕與劉表有姻親關系的諸葛亮,以及襄陽本地名士龐統,都認為劉表難成大事,不愿投效。
周琦卻大不相同。
他鐵了心要取益州,就算甘寧沒有被策反,也會親率大軍強取巴蜀之地。
這就是有進取心的君主,與只是坐談客的劉表之間區別所在。
郡守府內。
甘寧走到了郡守身旁,道“我抓了一些荊州的細作,請問使君,當如何處置”
巴郡太守樊敏已經七十多歲,聽聞甘寧之言,卻是抬了抬眼皮,道“興霸看著辦吧。”
看著沒有絲毫作為的樊敏,甘寧不由微微一嘆。
樊敏名聲卓越,乃是劉焉殺了前巴郡太守以及滅了十數大族以后,為了穩定巴郡局勢,才挑選出來的新任郡守。
樊敏自擔任巴郡郡守以來,秉承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度,對于政務全部放權,只是安心治學。
甘寧說道“巴郡既然已經出現了荊州細作,車騎將軍或許有圖益州之心,還請使君召集郡中官吏,共同商議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