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曹節權勢滔天,孤心憂摯友安危,幾乎動用了袁氏能動用的所有關系,才勉強保住子異,并且舉子異為安豐縣長。”
“直到曹節病逝,黃巾亂起,家父更是力薦子異為中郎將,率兵討伐叛逆。”
“及至后來,子異因病辭官,王國、韓遂叛亂,也是袁氏力薦子異為左將軍,起兵討伐叛逆。”
“昔日你我雖為異姓,卻意氣相投,親如兄弟,心中都想著興復漢室,匡扶社稷。”
“未曾想,子異自擔任揚州牧以后,便開始藐視朝廷,無詔而擅自攻打有漢室宗親治理的荊州、益州,甚至行大逆不道之舉,居然另立朝廷,分裂大漢。”
“子異此舉,可對得起伱我二人往日情誼,可對得起袁氏再三舉薦之恩,可對得起先帝之厚愛”
袁紹的聲音越來越高亢,最后甚至變得聲色俱厲。
這番話傳入兩軍陣中,頓時引起了不小的騷亂。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如今互為敵對的兩大諸侯,居然還有此等淵源與過往。
特別是那些袁軍士卒,聽完了袁紹之言以后,更是竊竊私語,暗罵周琦忘恩負義。
就連許多不知情的周琦麾下士卒,看向周琦的眼神也有些變了。
面對袁紹的忽然發難,周琦卻是不為所動。
袁紹所言看似沒錯,實際上很多地方都不值得推敲,也只能糊弄一下不知道實情的普通士卒。
袁紹以及袁氏對周琦最大的恩惠,莫過于在周琦的靠山陽球倒下以后,保舉其為安豐縣長。
后來也因為袁氏的關系,周琦才能在安豐縣安穩待上那么多年,慢慢積蓄實力。
這些幫助周琦也不會不認。
只不過,袁紹說其父保舉自己為中郎將討伐黃巾,后來更是保舉自己為左將軍討伐王國、韓遂,那可就真的是信口開河了。
周琦之所以能夠被拜為假中郎將,也是因為自己在戰場上出色的表現,首次大破黃巾并且寫信氣死黃巾渠帥。
正是因為這份首功,再加上大漢朝廷當時急于平定叛亂,且其余幾路平叛兵馬進展并不順利,朝廷才會破格提拔周琦。
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袁紹對于周琦心生嫉妒,雙方此后就開始越走越遠。
至于曹節的暗中通緝,袁氏或許的確出了一些力氣,但是絕大多數的功勞,都要歸功于蓋勛。
甚至周琦后來被保舉為左將軍,前去平定王國、韓遂叛亂,也是蓋勛極力舉薦的結果,與袁氏之間根本沒有任何關系。
袁紹這么說,純屬是給自己以及袁氏臉上貼金,屬于強行攬功勞。
周琦以及少數知曉內情者,自然知道袁紹是在胡扯。
但雙方將士卻不這么認為啊。
周琦此時甚至不能反駁袁紹之言,否則哪怕自己說的都是事實,也會給人一種提上褲子不認人,忘恩負義的感覺。
畢竟,周琦出身的確不好,能夠從底層走到如今高位,如果后面沒有袁氏的支持,普通人也并不相信。
周琦深吸口氣,而后翻身下馬,對著袁紹深深一拜。
拜完以后,周琦抬起頭說道“此一拜,乃是為了感謝昔年本初兄不以吾出身寒微,愿意折節下交。”
言畢,周琦對著袁紹再拜道“第二拜,乃是為了感謝本初兄以及汝南袁氏,當初對于周琦的舉薦之恩。”
說完以后,周琦繼續拜道“第三拜,乃是為了你我往日兄弟之情。”
“正如本初兄所言那般,你我此前雖為異姓,實則親如兄弟,吾以弟之禮面見兄長,乃是倫理綱常。”
周琦并沒有否認袁紹以及袁氏對于自己的恩惠,也沒有指責袁紹夸大事實,而是放低姿態以一方諸侯的身份,對著袁紹三拜行禮。
這種放低姿態的舉動,反而引起了雙方士卒的好感。
說到底,雙方士卒都是普通人,從情感上來講對于周琦這位出身寒微之人的經歷,更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