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王凌距離城墻越來越近,他忽然止住了前進的腳步,在夏侯淵詫異的眼神中轉身,而后緩慢卻又堅定的走到了夏侯淵身前。
驚駭過后,夏侯淵倒也沒有勃然大怒,反而對著王凌深深一拜,道“若非先生提前知會此事,恐怕今夜便是在下喪命之日”
王凌扶住夏侯淵,嘆道“叔父為興復漢室而殺身成仁,吾雖不才,亦愿繼承叔父遺志,不愿委身于賊。”
看著夏侯淵那疑惑的眼神,王凌重重嘆息一聲,而后深深拜了下去。
夏侯淵正色道“先生若想取某性命,只需不將高干計劃道來,某今夜必然喪命。既如此,某又如何信不得先生”
若司馬懿仍舊步步緊逼,王凌就會不顧一切與之決一死戰。
夏侯淵卻仍舊堅持己見,誠懇的說道“某乃一介粗人,所敬重者不多,王司徒便是其一。先生乃司徒從子,當年也在雒陽險死生還。”
“今吾有一策,可助將軍攻破晉陽,不知將軍是否還愿相信在下”
王凌擺了擺手,道“將軍乃三軍主帥,又要部署攻城事宜,無需相送。”
“彥云無需多想,待擒殺夏侯淵,擊破曹軍以后,吾必會在陛下那里為汝表功”
王凌之所以臨陣改變主意,除了不愿辱了叔父王允的名聲,以及夏侯淵的真誠相待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王凌其實并不看好袁紹。
司馬懿又是擅長揣摩人心之輩,一面以兵勢威逼王凌,一面下詔赦免王凌叛亂之罪,以動搖其抵抗之心。
夏侯淵此時卻已經氣急敗壞,提著長槍遙指城墻上的高干,破口大罵“用此詭計算不得英雄,汝可敢下城與某大戰三百回合”
王凌拜道“既如此,那就多謝將軍了。”
驟然聽聞此言,夏侯淵不由駭得面無人色。
“殺啊”
彼時王凌未能拿到虎符,根本調動不了整個揚州的兵馬,僅憑手中本部兵馬,并非司馬懿對手,瞬間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未曾想,司馬懿派人登船前去為王凌解縛,并交還了王凌之前交出的官印、儀仗,以致王凌錯判局勢,認為司馬懿是真的赦免了自己的罪行,于是就乘坐小船前去面見司馬懿。
“先生忽然回轉,可是還有什么事情忘了交代”
“高干算定將軍破城心切,又知吾乃王司徒從子,若出城以利誘之,將軍必然不疑有他,身先士卒前去奪城。”
夏侯淵何許人也
他不僅是曹操麾下大將,與曹操情同手足,還與楚國世子周繼妻子的叔父。
好在王凌還沒愚蠢到家,知道先試探一番。
可惜他現在除了逃走什么也做不了,否則夏侯淵麾下騎兵可不好惹。
他凝神望去,就著火光看向夏侯淵,審視許久忽然臉色大變,失聲叫道“汝并非夏侯淵,究竟乃是何人”
高干此時雙目充血,恨不得將王凌千刀萬剮。
王凌被擒以后自殺,與其外甥令狐愚雙雙被暴尸三日,參與謀反者皆被株連三族。
埋伏在城外的曹軍看到信號以后,當即偷偷摸摸來到了城下,城門果然如約被打開。
“如若不然,待吾一聲令下,萬箭齊發,明年的今天便是爾等祭日”
令狐愚的突然病故,讓其幕僚楊康心生恐懼,擔心事敗以后自己遭受牽連,于是向司徒高柔舉報揭發王凌和令狐愚二人的謀反計劃。
三更既至,太原城的南門之上果然有人舉火為號,火把在空中舉了三次。
王凌今日真要設計害了夏侯淵性命,也就等于斷了自己后路,以后只能依附于袁氏,無論周琦還是曹操得了天下,都不會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高干、高柔二人對視,眼中都露出了喜色。
與此同時,已經入城的夏侯淵與數百曹軍,頓時成了一支孤軍。
夏侯淵不疑有他,道“若換做別人,某未必信得過。然先生乃王司徒從子,王氏世食漢祿,忠君愛國,王司徒與曹公曾經更是共謀董賊,乃志同道合之人。”
“然吾欺騙夏侯妙才,終究還是難免心有不忍,就不參與今夜的誘殺計劃了,兩位將軍且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