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面北而死
看到賈詡罕見的露出這副模樣,周琦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而后舉起了手中酒杯,說道“文和當滿飲三杯,以償孤三顧賈府之往事”
賈詡聞言,沒有絲毫猶豫,端起酒杯便一飲而盡,接連飲了三杯,仍舊面不改色。
周琦面露驚奇之色,問道“尋常也不見文和酗酒,為何酒量如此驚人”
賈詡道“臣不酗酒,乃是為了始終保持清醒的思維。然臣出身涼州苦寒之地,父親又居輕騎將軍之位,涼州軍中將校多好酒,是以臣亦自幼飲酒”
后世很多人都誤以為賈詡出身寒門,實際上賈詡卻是真正的高門大閥,其父在天下尚未大亂時就擔任將軍之職,含金量可是極高。
其祖父任兗州刺史,高祖父任武威太守,賈詡更是剛剛及冠就被舉孝廉入雒陽為郎官,起步與袁紹、袁術、曹操屬于一個層次,根本算不上寒門。
周琦驚奇過后,倒也沒有過多計較,而是轉身看向張郃、高覽等河北降將,嘆道“孤不為廣陵大破袁本初而感到沾沾自喜,反而因為張、高以及諸位將軍來投而欣喜不已。”
“兩位皆河北名將,當世良臣,可惜忠言逆耳,袁本初不聽兩位將軍之言,否則廣陵之戰最終兵敗者可能就是孤了”
周琦這話雖然有收買人心之意,卻也并未毫無道理。
昔年賈詡設計放任袁軍渡過淮河,而后誘敵深入,想要斷其糧道,將數十萬袁軍留在廣陵郡。
事實上,若非設計引誘袁軍渡河又斷其后路,縱然周琦最后能夠擊敗袁紹,對方也能帶著大部隊從容撤走,很難取到決定性的勝利。
賈詡當時賭的就是人性。
彼時袁紹重病纏身,以其驕傲的性格,不會想著返回河北養病,而是打算在有生之年覆滅或者重創楚國,為趙國奠定萬世之基。
賈詡的計策看似漏洞很多,也極為冒險,卻死死算準了人性,
袁軍渡河以后高歌猛進,連戰連捷,當時無論沮授還是張郃、高覽,都隱約感覺到了不對,紛紛勸說袁紹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他們正是因為與楚軍交手較多,知道楚軍的可怕,才會如此謹慎。
可惜,賈詡不僅料定袁紹著急覆滅楚國,更是料定以趙國派系爭斗之激烈,沮授、張郃、高覽等河北派系反對繼續進兵,潁川派系必然會全力支持。
為了穩妥起見,賈詡甚至還以周琦名義暗中贈送重金給辛毗,裝作著急害怕的樣子,希望對方能夠勸說袁紹暫緩進兵。
辛毗當時雖然與周琦暗中有所往來,卻仍舊忠于袁紹,認為袁氏大概率能夠奪取天下。
辛毗看到周琦如此急迫希望袁紹暫緩進兵,當即斷定袁軍的攻勢肯定讓楚軍難以抵擋,所以才想借助自己之手拖延袁軍的攻勢。
辛毗當即暗自冷笑,不僅退還了賈詡贈送的重金,還力勸袁紹繼續大舉進攻。
恰逢河北派系紛紛勸說袁紹暫緩攻勢,步步為營,潁川派系其余之人看到辛毗站了出來,自然也都力挺,明顯是為了與河北派系作對。
袁紹本就有心繼續進攻,并不在乎哪一方的建議更有道理,只在乎哪一方的建議更符合自己心意。
結局不言而喻。
無論是沮授等人所建議的暫緩攻勢、步步為營,還是張郃所認為的糧道關乎重大,淳于瓊無法擔當大任,最終都未能被袁紹所采納,反而還對河北派系的不識相行為感到不喜,以致河北諸將處處受排擠。
若袁紹當初果真采納了沮授、張郃等人的建議,步步為營并且重視糧道,恐怕周琦所謂的誘敵之策,就會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聽到了周琦的話,張郃、高覽等人都感覺鼻子有些發酸。
雖說他們投靠楚國以后,也得到了極大禮遇,可降將終究屬于降將,在這個崇尚忠義的年代,多少還會被人以有色眼鏡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