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直言!”
見顧思年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宋慎如這才開口道:
“最近城中大街小巷都在議論顧書硯的那篇策論,尤其會著重提到收復北荒。
此事你們知情嗎?”
“當然。”
顧思年坦然一笑:
“滿京城都在傳,我們豈會不知。
此事有什么問題嗎?”
“除了民間,就連國子監的學子都對此事議論紛紛,群情激奮。
近日聽說有千名學子準備聯名上血書,請求朝廷出兵,收復失地。”
“這不是好事嗎?”
顧思年反問道:
“國子監的學子都是我朝的希望,他們有收復北荒之心,就說明民心可用,北荒當歸!
難道宋大人覺得,北荒不該收回來嗎?”
“不不不。”
宋慎如連連搖頭:
“北荒三州失陷是所有大涼子民的痛,老夫亦然,決不愿看著三州百姓飽受燕人欺凌。
可這次的民意來得太洶涌、太猛烈,就像是,就像是有什么人在背后推波助瀾。
哎,老夫說不準,但隱隱有這種感覺。”
老大人那叫一個滿臉愁容啊,總覺得哪里怪怪的。
愁眉苦臉的宋慎如抬起頭,剛剛好看到了顧思年嘴角勾著的笑容,頓時渾身一震:
“此事該不會是顧將軍的手筆吧?”
“不。”
顧思年輕聲一笑:“準確的說是南山的手筆!”
第五南山拱手作揖:
“拙劣的小伎倆,讓大人見笑了。”
宋慎如瞳孔一縮,瞬間就想通了前因后果。
顧書硯用一篇中興四策引出北荒,第五南山乃至整個平北將軍府在背后推波助瀾,讓民意越發洶涌,直到今天促成國子監千人上書!
顧思年直視宋慎如的眼眸:
“宋大人,你我之間是不是可以坦然直言?”
“當然!”
“從我還是鳳字營參將起,收復北荒就是我的目標。
宋大人乃至滿朝文武久居朝堂,或許不了解現在的北荒三州是什么樣子。
但我顧思年去過,我走過三州的絕大部分土地。
我可以這么說,用流離失所,餓殍遍野這些詞來形容北荒的狀況都不夠!
在那兒,涼人的命可不是命。
都是大涼的子民,誰忍心置百姓于水火之中?
所以收復北荒,勢在必行!”
宋慎如目光怔怔,喃喃道:
“顧將軍年紀雖輕,可字字句句卻發人深省啊。
是,北荒的百姓何其苦啊~”
“所以,顧書硯的文章就是引子,國子監的學子就是我們選中的干柴,一點就著!”
顧思年緩緩道來:
“新年的第一場朝會,那封千人血書就該送到陛下的案頭了。
介時陛下說不定一個心動,當場同意收復失地,那北荒的百姓就得救了。”
“我承認顧將軍與第五先生部署周密、環環相扣,但你們低估了此事的難度。”
宋慎如抬頭看向皇城方向:
“介時一定會有人站出來反對的,而且我知道是誰!”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