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思年目光閃爍,皇帝突然提起這茬有何深意?
“朕對你的三策記憶猶新啊。
下策是守,固守邊關六鎮,以高墻重鎮阻擋燕軍的馬蹄;
中策是將防御重點像雍州、瑯州一帶傾斜,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打造幾支精銳騎軍,做到攻守兼備;
上策是轉守為攻,收北荒、入草原,全面壓制北燕的崛起勢頭。”
“陛下好記性。”
顧思年不輕不重的拍了句馬屁:
“三策的要點陛下短短幾句話就講出來了,微臣汗顏,自愧不如。”
“哈哈哈!”
塵堯樂得笑了起來:
“朕還是第一次聽你拍馬屁,有些不習慣。”
“陛下說笑了,微臣字字句句皆發自肺腑!”
旁邊的高渝直翻白眼,好家伙,你拍個馬屁還拍得大義凜然。
“哈哈哈,言歸正傳。
當時朕選了中策,這兩年也命戶部兵部盡力配合瑯州、雍州兩衛發展軍備。
要銀子給銀子、要軍械給軍械。
因為朕覺得下策太死板、上策太急,唯有中策適合現在的大涼朝。
不瞞你說,朕這么做可是引得其他幾衛總兵的眼紅啊,私底下怕是罵了很多次朕偏心。”
顧思年就這么靜靜的聽著,一言不發。
“說句心里話,十幾年來邊軍孱弱,對外戰事輸多勝少,國庫不知道賠了多少銀子,我大涼的臉都快丟干凈了。
不管是百姓還是朝臣,甚至是朕都覺得,邊軍根本不可能打贏北燕。
能保住北境不失已經是萬幸,更別提收復北荒了。
但是這次演武,兩營邊軍讓朝堂上下知道,如今的兩衛邊軍今非昔比了!
你是不知道啊,朕看到數不清的北境大馬奔涌而過的時候是何等的心潮澎湃。
就連現在,朕的耳邊都回蕩著馬蹄聲。
鐵甲錚錚、金戈大馬。
我大涼曾經也是以武立國啊!”
塵堯的目光中有憤恨、有不甘,更有一絲對未來的憧憬。
其實這位皇帝的心中還是有宏圖大志的。
顧思年壯著膽子:
“臣斗膽多說一句,上策看似急,實則完全可行!
我大涼泱泱大國,厚積而薄發,戰事一起民意洶洶,會越戰越勇!”
“朕承認,這條上策讓朕心動了。”
短短的一句話讓顧思年眼眸锃亮,強行按住內心的雀躍,沉聲道:
“陛下,兩衛邊軍隨時候命!
只要陛下圣旨一出,兩衛將士定會拼死力戰!揚我大涼國威!”
塵堯突然轉過頭來看著顧思年,笑著問道:
“聽起來顧將軍很想打這一仗啊?”
“是!”
顧思年坦然承認:
“不是微臣窮兵黷武、好戰爭功勞。
而是因為在邊關太久了,深知百姓疾苦。
北境六鎮尚如此,北荒三州的人該怎么活?
唯有收復北荒,才能保邊疆穩固!王朝興盛!”
塵堯看著這張年輕而又堅毅的面龐,久久不語。
顧思年被看得心里發毛,您倒是吱個聲啊?
塵堯頓了好一會兒才袍袖一揮:
“你升任平北將軍之后一直留在京城,沒去北境看看兩衛兵馬操練的怎么樣了。
這幾天你就動身去邊關吧,好好看看。
年前回京,告訴朕,打這一場仗你有幾分勝算!”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