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
顧思年背著手道:
“只要召之即來,戰之能勝,就夠了!
眼下雖無開戰跡象,但我總覺得那一天不遠了,咱們該把拳頭捏緊,隨時準備開戰。”
游康插了一句嘴:
“將軍的意思是,要擴充各營主力了?”
“對!”
顧思年有條不紊的說道:
“即日起從六萬兵馬中揀選精銳,補充到各主力營。
游弩營保持三千人不動,騎軍鳳字營、望北營、陷陣營、白羽營、軒字營,步軍先登營、殤鼓營、安雍營全部擴充至五千兵馬。
左右騎軍擴編至一萬人,作為咱們手里規模最大的野戰騎軍使用。”
“諾!”
“騎軍五營、步軍三營,外加左右騎軍總計六萬兵馬,剩余四萬人中還有一萬騎軍,分別駐扎邊關各城,作為機動兵力。
三萬步卒一分為二,由楚老將軍、蕭老將軍指揮。”
一句句整軍方案從顧思年的嘴里蹦了出來,這是他早就想好的。
其實那六萬兵馬雖然一直沒有編入各營,但領軍的將校們幾乎都出自各主力營,擴充整軍不會有絲毫麻煩,短時間內就能完成。
仔細盤算一下兩衛的兵力,你會發現十萬邊軍中騎兵占了六萬,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別看騎軍是六萬,兩衛手中能用的戰馬足有十余萬匹,供大軍輪換備用。
如此巨量的戰馬都得歸功于一個人:
瑯州別駕蘇晏清。
蘇晏清以前在瑯州就是管養馬的,別人都看不起這芝麻大小的官,甚至嘲諷其為弼馬溫。
可蘇晏清明白,邊軍想要強大,馬政乃重中之重!費心費力的將養馬的各種細節、要點都給摸透了。
沒有馬,哪來的騎軍?
沒有騎軍,何談在關外與燕軍野戰?
從他升任瑯州同知開始,就頂著壓力發展馬政,新建了多處馬場。
此舉耗時耗力耗錢,不少文官頗有怨言,但得到了邊軍武將的大力支持。
最后是慕晨沉與何先儒兩位刺史力排眾議,堅定的站在蘇晏清一邊才促成此事。
短短兩三年,兩州馬場產出的精良戰馬逐漸增加,這才是打造一支精銳騎軍的底氣所在。
顧思年有條不紊的說道:
“你們都身經百戰,從死人堆里摸爬滾打出來的,怎么練兵、怎么形成戰斗力、怎么才能打勝仗都不用我教。
但我要強調的是,如今兩衛邊軍今非昔比了,人多了,自然也更難管。
前幾天瑯州城外的事你們肯定都聽說了,這樣的事我不希望再發生第二次。
還是那句話,大兵團作戰,軍紀要嚴!
任何人觸犯軍規軍律,都要嚴懲!”
“明白!”
“接下來你們要做兩件事。”
顧思年豎起兩根手指道:
“第一件就是按照剛剛的方案,盡快整編各營,隨時備戰。
第二,游弩手向北荒一帶游弋,搜集軍情,密切關注燕軍動向。”
眾將齊齊抱拳:
“謹遵軍令!”
“散了吧。”
“諾!”
眾人魚貫而出,在外面等了好一會兒的小六子趕忙走了進來,低聲道:
“將軍,安涼閣云閣主送來的密信。”
“云閣主?”
顧思年的心莫名的跳了一下。
拆開書信,他只匆匆掃了幾眼便站起身:
“收拾一下吧,咱們動身去雍州,函荊關!”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