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在陜西作了個大死,卻并未擔甚責任,但并不代表他自己心里不清楚到底咋回事兒。
朝堂上的人也都不是傻子,隨著時間的推移,汴梁城里的大佬們漸漸回過味來了。
尤其是以任福為首的戰死者的家眷拼力上訴,包括一些戰敗被俘將士的逃歸,好水川慘敗的真相逐漸顯現。
這一年陜西諸路共四個帥臣,分別是范仲淹、龐籍、韓琦、王沿,他們的職遣是知州,兼任某路都總管部署、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比如韓琦是秦州知州,兼任本路馬步軍都部署、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
他們的權利很大,對轄區內的軍將擁有絕對的生殺大權。
京城大佬查清楚了好水川慘敗的真相后,一看,不行啊你們四個的權利太大,逼著前線的軍將們去送死,這得要壞事兒啊
然后朝廷下令將四路帥臣改職為觀察使。
觀察使對本路軍將只有監督權,四個帥臣除了韓琦因為心虛接受了,剩下的三個帥臣全都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大頭兵們懂個甚俺們要是撒開手,天還不得塌下來啊
結果沒過幾個月,涇原路帥臣王沿又胎醉上腦,用同樣的套路把大將葛懷敏并部將十六人,精兵近萬給送了人頭,即定川寨之戰。
如此大宋仁宗朝三大慘敗,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全面達成。
以此所造成的影響是,大宋君臣上下喪膽,歲幣奉上,議和吧
自好水川敗后,韓琦始信服范仲淹守議,兩人同心協力,互相聲援。
但是定川寨之戰后,韓琦卻發現了一個華點。
當時龐籍跟王沿同樣都是胎醉上頭,各自派大將進擊西夏軍隊,結果王沿所派的葛懷敏送了人頭,而龐籍派出的大軍卻得勝而歸,那位領軍大將叫做狄青。
隨著韓琦的觀察發現,龐籍借助狄青的戰場本事,用自己胎醉后的頭腦風暴對著西夏不停的嘎嘎亂殺。
然后韓琦忽然就悟了
原來不是我的戰略頭腦不行,而是我沒有碰上對的人。
來狄青到我碗里來咱們也一塊兒起舞吧
但是狄青只有一個,陜西諸路卻有四個帥臣,范仲淹、韓琦、龐籍等人都想把他搶到手里,尤其是韓琦,更想將狄青徹底馴服。
于是韓琦在狄青與朋友相會飲酒的時候,借故把狄青的朋友抓起來,以小事當著狄青的面將其斬殺,并留下了那句“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的千古笑話。
從此以后,韓琦算是徹底得罪了天下軍將武夫,待得他再想御使軍將,就只能以嚴刑峻法驅之,否則必然被怠慢推諉,一令難行。
韓琦與武夫之間的矛盾可謂天下皆知,作為韓琦之子的韓純彥自然更不例外。
當年韓琦回家鄉作知州,地方上群豪暴起,盜匪橫行,州府之令難出府衙,偏偏周邊軍州的駐軍皆冷眼觀望,眼看著安陽韓家就要遭受傾覆之禍。
當時年邁的韓琦卻出人意料的秘密前往當時暴亂最嚴重的臨漳縣鄴城附近,只為拜見一個退鄉隱居的老軍,這著實落了自家知情人的一地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