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說長槊騎士使得半招回馬槍,因為他用不出完整的回馬槍,不僅僅是他,世上的大多數高手都用不出來。
有人就說了,回馬槍還不簡單,騎在馬上,等敵人靠近,回身一刺不就完事兒了麼
回馬槍真要這般簡單,那它就不會被稱作騎戰中敗中求勝的絕招了。
回馬槍回馬槍回馬是關鍵,你那種只合叫做回身槍,真正的回馬槍全名叫做轉馬回身,舍命一槍。
縱觀描線武將的古典當中,真正用出過回馬槍的武將前后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如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拖刀就是回馬槍的變種,隋唐演義中羅成的回馬槍甚至都舍不得傳授給表哥秦瓊,再一個就是五代時的鐵槍王彥章,以回馬槍殺死五代第一名槍高思繼。
這回馬槍不但要求使用者膽大心細,眼力、心態皆須頂級,更得要求有一匹頂好的戰馬,如關羽便騎得赤兔馬。
因你馬好,當你詐敗之時,可引馬控速,對手騎得劣些的馬全力狂追,雖速度幾近相若,而你的馬卻猶有余力,待得對手追止,你驟然力挽戰馬于方寸之間轉身九十度乃至一百八十度,如此人借馬力,馬遂人勢,于電光火石間發舍命一擊。
這里的重點,馬猶有余力,若得馬不夠好,便只合落得馬失前蹄也。
這一招難學,難練,亦難精。
最大的難處就是很廢馬,非常的廢馬
等閑人練這玩意兒,還不如練練飛刀、飛錘、回首箭啥的,又安全又經濟,堪稱惠而不費,故也廣為天下武將所風靡習練。
長槊騎士的馬本就不及嘶風獸神駿長力,又久戰乏力,別說長槊騎士本不會正宗回馬槍,就算他會,此時也用不出來,故而只能出得半招馬不轉,人回身。
此一擊無法借助馬力,故力少勁虧,破不得重甲,唯突出一個出其不意,對付二狗這般無甲輕袍的最是恰當不過。
奈何二狗最不怕的就是這種,那槊再怎得出其不意,說白了就是一個快字,如何抵得過二狗的快槍。
二狗只三槍便擊開那撅來的長槊,然后照著對手的后背,只一點連刺五槍,恰恰破開他的背甲和掩心鏡,并透胸而出。
二狗刺死對方,當即回馬向著剩下的劫匪沖殺而去,而另一邊趕來的挽弓騎士也連連發箭。
只那些賊人卻再無有與長槊騎士一般的高手,頓時吃不住兩邊圍殺,很快皆橫死當場,無一能得逃脫。
待得戰罷,那挽弓騎士收起長弓,策馬緩緩近前道“小哥兒好俊的槍法卻不知是哪家的子弟”
二狗看了看對方,眼珠一轉,卻收了瀝泉槍,抱拳道“方才多謝先生出手相助,俺是相州來的陳二狗,先前駕車行路,卻撞見這伙賊人劫殺大戶車隊,他等殺了這些人還不算完,更要來殺俺,若不是有先生相助,俺只怕要吃他等打殺了”
那人卻道“以小哥兒的本事,便是無我出手,他等怕也奈何不得你哦在下婺州宗澤,忝為大名府館陶縣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