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像有人當著華天王的死忠粉,大肆評論華天王人丑歌難聽一樣,這是想要引發戰爭吔!
尤其是秦觀,那可是蘇軾的第一迷弟,衷心不二之典范。
他如何能容忍有人這般污蔑貶低自家恩師?!
以秦少游的性情,再結合當前他與所謂的“蘇小妹”之間的文斗趨勢,陳珅幾乎已經預料到了秦學士的結局。
毫無疑問,一旦秦觀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被“蘇小妹”以壓倒性的優勢徹底擊敗,秦觀敗掉的絕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名望,更包括了蘇門子弟的驕傲和尊嚴,以及師父蘇軾的榮耀。
在這種情況下,憂忿而死幾乎是秦觀唯一的結局。
當然這是在陳珅不曾及時出現的前提下。
陳珅來了,也就意味著一切還有挽回的余地。
在明白了秦學士的處境之后,陳珅自不敢再多耽擱,當即帶著豆蟲兒往城內的館驛趕去。
酒監,本意是掌管監督飲酒的官職。
不過在宋朝,酒監又稱監當官,負責管理茶、鹽、酒稅場務等事,也就是個監督收稅的。
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職位,算是大宋所有的官職當中最具有績效精神的職位。
你在別的職位上干的好不好,那需要進行綜合的衡量和考評,甚至還得考慮上官對你的看法。
但是監當官這個職位除了績效,也就是你這一年向國庫上繳了多少稅收,完全不需要考慮其它任何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你甚至都不需要考慮過度收稅會給國家和地方帶來什么不利的影響。
歷來百姓吃不上飯會造反,但是從來沒有聽過百姓會因為喝不起茶,吃不得酒而造反的,甚至就是作為百姓生活剛需的鹽,少吃幾頓也不會引起的太大的社會問題。
而大宋的監當官們為了各自的業績,在任上同樣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搞事。
尤其是監當官最出彩的酒監,乃是其中最浪漫的一個。
例如拗相公王安石變法體系當中最核心的一項【青苗貸】,就是被監當官們用酒給搞廢的。
本來人家老百姓借了貸款,是要在莊稼青黃不接的時候給家里人度饑荒用的。但是監當官們卻不當人,或派手下乃至親自下場蠱惑借貸者去狂喝濫飲,然后坐收稅款。
結果就是百姓借了【青苗貸】,不但沒有解決自家的問題,反而更背上了一屁股債。
而朝廷貸出去的錢,轉了一圈又回來了,順便來拉了一堆債權,簡直贏麻了。
當然,這些只能算是歪門邪道。
由些個文人雅士擔當酒監,才是最具有浪漫色彩的存在。
尤其是那些較為出名的詩詞大家,有事沒事的舉辦個詩詞文會,大家不管有才沒才都來湊個熱鬧,有才的學李白斗酒詩百篇,沒才的直管痛飲美酒三百杯,然后狂呼“醉矣”便好。
若每個月都來那么幾場聚會,酒監的業績就能匡匡往上漲。
尤其是對文采風流的蘇門子弟來說,這專業著實對口兒的很。
只是對此刻的秦觀來說,這般宴飲聚會,卻如折磨地獄一般令人絕望。
托李相公的福,秦學士今年已然五十有五,比之另一條時間線上的他來說,絕對幸運的多。
但是幸運卻不代表幸福。
蘇軾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