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證明的過程也是有講究的。
面對王淵的阻撓,陳珅卻笑道:“吾嘗聞賢達之士,不害英才。王提轄義氣卓著,名聞四方,當知此理也。我觀韓五兄弟鷙勇非常,頗有大將之才,故憐惜其人,不忍他在這處偏遠之地蹉跎浪蕩,欲延請其入府執戟,做得好大功業。”
王淵不似韓五,他可是讀過書的,對淮陰侯的故事可不陌生,自是聽出了陳珅話語中隱藏的深意。
他卻是變了臉色,沉聲問道:“汝乃何方神圣,卻敢來此遴選爪牙?!”
陳珅笑了笑,道:“我乃相州一匹夫,何敢稱神圣也!”
相州匹夫?
王淵心中冷笑,怕不是哪家將門的嫡派子弟吧!
自真宗朝以來,將門世家便常常在軍中收羅有潛力的敢戰之士,或予以富貴,或下嫁族女聯姻等手段進行籠絡,(在子弟不成器的情況下)以維持自家于軍中的影響力。
甚至王淵自己都是這種風氣下的受益者之一。
當然,你要是問王淵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的接受這種“饋贈”,他肯定是不甘心的。
畢竟對于有本事的人來說,能站著把飯吃了,誰愿意跪著呀。
只可惜大宋的的大環境如此,個人的意志無法違逆大勢。況且在過去的近百年里,大宋將門做得還是比較有人情味的,至少對這些收攏來的人才還是比較優容的,由是大多數下層軍將還是比較樂意被將門世家那啥的。
便是王淵有些心理潔癖,他也無法拒絕這種被強行喂飯的人生,他更不想替韓五斷絕這種人生捷徑。畢竟大宋百年來只出了一個狄武襄。
狄青初從軍時,拒絕了將門的招攬,但卻得到了一干文臣大佬的垂青。
當然,王淵雖然不介意韓五被高門貴第看重,他卻有心替韓五考較一下主家的底蘊,以免其所托非人。
故王淵道:“古語有云,神龍不潛混濁之水,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福女不嫁晦霉之家。汝只鄉野匹夫,如何能納得俺家韓五兄弟?”
陳珅笑了,王淵終于入了套。
他卻笑道:“提轄所言極是。正所謂,良駒宜金鞍,英雄攜寶劍。若不露些華彩,只恐爾等小覷了我家底蘊。陳某不才,愿以三副全鋼覆甲換取韓五之解甲身帖!”
這個時代,一副精制的鐵甲便是放在將門世家(也只有將門世家有資格收容寶甲)中也絕對稱得上是傳家寶,君不見未來的【金槍手】徐寧就因為祖傳的雁翎圈金甲(魚鱗鎖甲的變種)被賺上了梁山。
更別說陳珅自言要拿出三副全鋼覆甲換韓五,換個人怕是早把韓五打包賣了與陳珅。
只王淵卻忍受住了誘惑,因為他很清楚既然陳珅敢拿盔甲換韓五,就證明這廝絕對出身將門世家。
而且王淵看陳珅入城時的輕便裝扮,只怕所謂的鋼甲只是空頭許諾,誰知道這廝是不是在說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