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間小篆正楷書寫出的太平清領書,只是單純的道經。
顏瑟搖頭道“癡活了這么多年,確實是沒有聽聞過太平道,不過陳先生身著道袍,當也屬求道之人,如此一來咱們兩個,應當以道友相稱啊”
“不知道陳先生可否有興趣,于長安建一座太平觀,傳道于人間呢”
修行甲子不見太平道,今日方知太平道,太平道的這位陳先生,應該是他的道友啊
求道之路上的友人,便稱道友,這可是這位陳道友的原話啊
他那位呂師弟跟著四公主殿下,前往荒原這兩年時間,碰見的最大機緣,就是這位陳道友了。
只是可惜呂師弟年歲大了,若是年輕個十歲,必定有機會步入知命境界。
陳玄微微點頭道“本就是道友,只是建一座太平觀,還需要等上一段時間。”
“書院的入院試召開在即,從書院中結業之后,或許才會建那么一座太平觀。”
只是當講了太平經義之后,唐國的滿堂朱紫,會允許太平觀,存在下去嗎
他修的是道家上乘,煉的是太平道,求的是心中太平。
但是太平道不時他的全部,遍屬古今,也只有一位大賢良師。
他更愿意妥善行事,只傳道經解惑,而不入世執子而行。
北山道口入夢神游,見到了那一襲白衣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必須得走出自己的道才行。
顏瑟滿是笑意的說道“陳道友還年輕,去書院看看也好,聽說這一次夫子有意招收一位親傳弟子,到時陳道友可以去試一試”
書院存在了千年之久,但是書院的院長,卻從未換過人,夫子的修為很高。
陳玄平靜的說道“入書院看看即可,融匯百川之流,煉得微言大義皆可。”
“夫子有夫子的親傳弟子,我也有我的機緣,那位老道人記我名也。”
機緣有大有小,能夠吃上一碗道祖親自蒸出來的黃粱米飯,又被贈以了那朱紅色的葫蘆,道祖伯陽記他名也
夫子確實可為人間師,可夫子的道,與他所求之道,卻有大不同。
雖是求道之路上的友,卻難以同路而行。
水珠兒眼神中滿是震驚,夫子雖久不在人間顯圣,但是夫子的大名,卻聞名于天下。
這些天來震驚了很多次的青荷,面容之上滿是平靜,對于她而言,陳先生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不應該感到震驚。
顏瑟臉上沒有了方才的玩世不恭,他鄭重的問道“能夠讓陳道友放棄這般拜夫子為師,陳道友究竟是碰見了怎樣的大機緣。”
因為知道,所以更為震撼
連觀主跟講經聯手,都不時夫子的對手,那這位陳道友的機緣,又該是怎樣的機緣呢
陳玄滿是震驚的顏瑟,說道“其實我也說不出來,那究竟是怎么樣的機緣,或者說用言語,已經不足以形容那樣的機緣。”
或許在很多年后,他亦能夠做到,立于長河之上漫步,游三十六洞天,返八十一陽天。
若是僥幸渡了此界一渡,或許可以求個上乘道果。
敢問,這般機緣不大嗎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