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那年夏末,長安南城,太平觀內
長安城外,大山之下。
歷經牢獄之災月余的寧缺,終究還是在一眾獄卒的相送下,悠哉游哉的離開了,大理寺管轄的天牢。
牢頭獄卒還有上頭的大人們,無不是彈指相慶。
百姓們的記憶總是格外的短暫,隨著上官揚羽攜家小奔齊國而去,戶部侍郎在菜市口,人口滿地打滾。
人們只知道書院十三先生寧缺,已經洗清了不白之冤,大理寺少卿還有那刑部的員外郎,也是被貶官回鄉,永不錄用,三代子孫,不得入考書院。
有書院十三先生在,大理寺少卿、刑部員外郎,等一干朱紫的后輩子孫,自然是入不得書院,甚至不用十三先生去言說,便會有書院教習,自發的去把事情給做了。
而與寧缺與顏瑟的師徒關系,早已是生米煮成了熟飯,書院自然是無從反駁。
后山上的諸位先生,乃至是夫子,對此事倒是無甚意見,寧缺本就善于筆墨之間,隨顏瑟修行符道自無不可。
書院后山的先生們,先前不曾顯露于人世間,自然能上前巴結。
如今書院十三先生寧缺,洗掉了不白之冤,新上任的長安府尹,也是撤掉了案子。
魚龍幫的幫眾,亦是為寧缺造出了好大的聲勢,有唐國朝堂、書院、顏瑟大師,親自背書的寧缺,儼然成為了唐國新貴。
朝堂上的朱紫,見事情就此打住,也是松了一口氣,于朱紫而言,他們從不輕易站隊,若非生死之難,他們自然不會站到,夫子親傳弟子的對立面上。
臨四十七巷,老筆齋內的字,儼然被捧出了一個新高。
一副字下來,比之大河國王書圣的單字價格還要高上數倍,可卻無人感到意外。
寧缺在修為上,雖不及王書圣,可在身份上,卻要遠超王書圣。
大河國的王書圣,不過是西陵神殿有名無實的一個供奉,可寧缺將來必然會繼承,顏瑟大師神殿大神官之職。
可與裁決、天諭、光明,三大神官,平起平坐的大神官之職位。
陛下、王后,亦或是四公主殿下,皆是連連宴請。
自此長安城中,無人不曉書院十三先生,書院十三先生寧缺,雖未曾行走天下,卻已然是天下聞名。
可人世間的修行者,敬畏的是顏瑟大師,是書院后山的夫子,而非書院十三先生本身。
相較于十三先生寧缺,那位雁鳴辯難的太平道陳玄,更讓人感到敬畏。
只是那位陳先生,喜靜而不喜鬧,故與寧缺相比,顯得岌岌無名了些。
長安城,南城
長安清幽之所在,大雁塔寺的晨鐘暮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南門觀的香火,亦是絡繹不絕,朱紫們心中不安,故而來這南門觀內,求一個心安。
燒香拜佛求神仙,唐國禁佛,故只能求神仙了。
可對于佛宗的那輪回轉世之說,倒也有朱紫深信不疑。
夏末蟬鳴漸漸消退,空氣中的炙熱,僅剩下了些許殘留。
一座早先修繕完整的道觀,悄無聲息間,掛上那牌匾“太平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