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夏去秋來,荒原上的風光
唐天啟十五年,西陵大治三千四百四十六年,夏末秋初
荒人南下,入寇金帳王庭,金帳不敵,入寇燕國,燕國不敵,神殿詔令,人世間諸國,聯軍于燕北荒原,抗荒人南下。
人世間諸國,在神殿神官的勸誡之下,紛紛是慷慨解囊,將軍們統率經制之兵,趕赴燕北荒原結寨而立。
南晉、月輪、宋、齊、陳、魯、中山等諸國,于燕北荒原上,聯營上百里有余。
既阻金帳王庭,入寇燕北荒原,也可擋住荒人南下。
于神殿而言,草原上的蠻子,之所以信奉昊天,只因神殿下屬的人世間諸國,鐵騎強橫,修行者眾也。
今朝神殿匯聚聯軍于燕北,無外乎敲山震虎,金帳王庭擅入燕北荒原,已是違背神殿的諭令,若非草原蠻子,尚有存在意義,早就被人世間諸國瓜分一空了。
可于燕國而言,人世間諸國的援軍,皆是來援燕國,自不會帶過多的糧秣。
將近二十余萬軍卒的人吃馬嚼,這一天算下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燕國的王室,掏空了家底,方才供應上聯軍的糧秣。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燕國無以供應聯軍糧秣,那么聯軍某些將領,必然會自取燕北邊境郡縣中的府庫。
雖有燕王不斷地發詔令催促,可人世間諸國,奉神殿詔令而來。
看得是昊天大老爺的面子,如何會給一個國破家亡的燕王面子呢
燕國王室為了自身之延續,亦是只好苦一苦,燕國的百姓了,燕國未曾破碎,可國內已是民不聊生。
糧秣收取之數目,遠超聯軍所需之數,有偏遠郡縣,民皆易子相食。
然于燕王而言,百姓皆如韭,可復割之。
當唐國鐵騎也在燕北安營扎寨后,燕國百姓的抵觸情緒方才消減。
相較于燕國官員吏員的壓榨,唐國滅亡燕國之仇恨更大,故燕國百姓在唐軍營寨的切實威脅下,即便是再苦,亦只能咬緊牙關。
燕國王室用了先祖,最為樸素的智慧,穩了風雨飄搖中的燕國。
酉時,日暮西山遠。
燕北荒原上,碧空如洗。
只是沿途的皚皚白骨,讓這些初出溫室的書院學子,感到了些許的凝重。
這里是茫茫無邊際的草原,草原上不僅有,蠻橫不講理的草原蠻子。
更有來去如風,劫掠商旅,無惡不作的馬匪,是故茫茫草原,道路徐行可見白骨。
書院前往荒原實修的隊伍,沿著唐國邊疆,依托土陽城而設的諸多城寨往東而行,朝著聯軍那綿延了上百里的大營而去。
沒有唐國鐵騎的護送,這讓很多書院學子,感到了擔憂
荒原上的馬匪,他們已然見識過了,寧缺這個領隊,也算恪盡職守。
其殺伐之果斷,著實是讓謝承運等一眾書院學子,感到深深地不安。
可他們直到現在都還未曾見過,隊伍末尾的那輛馬車上的陳玄出手。
自從出了唐國邊境后,土陽城中的將軍府,就只是安排了位軍中記功的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