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這一方雁鳴湖,不賣
唐,天啟十七年,正旦
辭舊迎新之日,這是陳玄與此間的第一個年節,雖無那些繁華點綴,但吾心安處即是歸處。
況且有墨池苑弟子在,也是平添了諸多煙火氣,少年少女們的意氣風發,這是人之一生中,最為美好的時光了。
冬去春來交替之際的正旦時分,一眾墨池苑弟子,于雁鳴湖畔點燃了篝火,酌之華又寫符,二指寬的符紙,伴隨著自氣海雪山而處的念力,飛上了高空,然后絢爛炸裂。
此番景象,雖是以洞玄境界修為施展而出,可這般的燦爛符光,如何比不過絢麗多彩的煙火呢
一道道二指寬的泛黃色符紙,飛上了高空炸裂,將整個雁鳴湖畔的映照得一如城中繁華坊市。
炭火炙烤的鮮嫩羊肉,發出了滋滋的響聲,葉紅魚全然不顧,炭火的炙熱,大口朵頤著,全然不復道癡之形象。
莫山山依舊是如往常般,慢條斯理的品味著,這道門六境的真修,炙烤出來的鮮嫩羊肉,這樣的鮮嫩羊肉,的確很是美味。
瑞雪早就的皚皚上,燃著篝火炙烤著,鮮嫩的羊肉,又有佳人在側,這樣的生活,哪怕是在他之前,所處的那方天地之間,亦是極為少見。
那終日為了碎銀幾兩而奔波的普通百姓,如何能夠有這樣的光景呢
陳玄看著那漫步在,皚皚瑞雪上的那對鴛鴦,平靜目光中,透漏出了喜悅,他微笑著說道“只羨鴛鴦,不羨仙。”
“應如是啊”
凡是生靈,皆有靈性,這或許是,這對鴛鴦待在雁鳴湖,久久不愿離去的原因所在。
人世間很多時候,都在講夫妻豈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道理,但實則唯有患難方可見真情。
道侶亦是如此,在求索大道的路上,相互扶著前行,此為道侶,而非是夫妻論,能簡而概之。
莫山山從遠處走來,將手中乘著鮮嫩羊肉的精美瓷碟遞給了陳玄,說道“正旦,新的一年已然開始,爛柯寺來信,邀墨池弟子,開春后前往瓦山,赴預盂蘭節。”
“不知道陳先生,可愿一同前往”
陳玄接過那精美瓷碟后,微笑著回答道“山主相邀,自然要一同前往才是。”
“況爛柯寺岐山大師,佛法堪稱精湛,佛宗之盂蘭節,理應前去一觀。”
他曾帶了許多年的那一方天地中,佛家曾有盂蘭盆會,梵文烏藍婆拏,依預盂蘭盆經所施行。
此間亦有盂蘭節,只是不知與他待了許多年的那方天地中的盂蘭盆會,究竟有何不同
昔日他在終南山道觀,初遇伯陽先生,開始修行時,曾應佛家天臺宗某位大和尚。
去了一趟盂蘭盆會,只是那時候的盂蘭盆會,修行者不多,多的是世俗之人,紅塵氣重了些。
莫山山微笑著說道“瓦山爛柯寺,距長安城甚遠,正旦過后初春時間上路,到瓦山時應能見到,那漫山遍野的盂蘭花田。”
那想來應是極美的景象,滿山遍野的盂蘭花,象征著瓦山附近的百姓,對于冥界的美好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