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班列中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將軍們,亦是憂心忡忡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武將打頭的許世,默不作聲的站在原地,似乎在等待著陛下的旨意一般。
唐王李仲易看看著文武群臣,說道“天啟元年,唐宣威將軍府,因通敵叛國之罪,遭滿門抄斬一案。”
“經暗侍衛查訪,其中種種案情,頗有疑點”
“年前,朕已經讓大理寺、刑部、督察院、天樞處聯查此案,如今十五年前的沉冤,終于是昭雪了。”
“若是宣威將軍尚在,如今也能夠,獨領一軍戍守邊疆了。”
這是一樁舊案,可舊案總要昭雪,苦主的孩子,如今入了書院,還拜了夫子為師,也算是告慰了當年的慘死的宣威將軍府滿門了。
武將班列中,十六衛大將軍們,累世的勛貴們,怎是默不作聲。
正如當年得宣威將軍府,遭到滿門抄斬一般默不作聲,十六衛大軍不動如山,坐看宣威將軍被滿門抄斬。
如今陛下為宣威將軍翻案,他們自然難以說些什么。
文官則更是不敢多說什么,如果不燒了那一把火,吏部的天官們,還敢仗義執言幾句。
但是現在一旦惹怒了陛下,無論是身前身后名,都留不住了,能留下的只有一個惡名。
大理寺少卿走出班列,義正言辭的說道“天啟元年,宣威將軍林光遠,通敵叛國之案,經三司會審聯查,確認無此事,鎮北大將軍夏侯,錯殺宣威將軍府滿門”
身在官場上,哪怕是這一場案子,得以沉冤昭雪,但是人世間的人們,仍舊會相信,這是因為宣威將軍林光遠之子,成了夫子的親傳弟子。
所以才有了這一場沉冤昭雪,鎮北大將軍夏侯才是被冤枉的人。
人們從來不會關心真相,只是在期盼著一場狂歡,在這樣的一場狂歡中發泄,其心中所積攢的不滿。
所以大理寺少卿,也只是用了錯殺二字,而沒有用其他的字眼,來強度宣威將軍滿門抄斬一案。
夫子的親傳弟子,終究不是人世間的人,而傳聞中陛下的枕邊人,可是鎮北大將軍夏侯的妹妹。
所以武道修為甚高的夏侯大將軍,哪怕是錯了宣威將軍滿門,但仍舊能夠平靜的歸老。
因宣威將軍一案,還殺不了唐國的鎮北大將軍,也安不了三十萬鎮北軍,以及軍中將軍們的心。
那年的舊事,或多或少的流傳了出來,宣威將軍的確很是倒霉,但其中種種已經成為了過去。
豈能因舊事,再殺現在的功臣呢
唐王李仲易說道“還請許世將軍,親自去一趟十三先生家中,將旨意傳達一下。”
“十五年的冤屈,一朝沉冤昭雪,自然要最先告知于苦主”
武將班列第二位的夏侯,目光冷漠的看著,太和殿內的群臣,當年定下宣威將軍滿門抄斬的罪時,有幾位大人還是年輕,喊得也是最為響亮。
為國誅賊
現在翻案時,這些大人們,卻是默不作聲,只會縮首以待。
坐在王位上的陛下,三言兩語間,就定下來了鎮北將軍夏侯歸老的事實,這是書院與唐國默許的事情,也是書院對于寧缺的堅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