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瓦山下,風雨將起,馬車行于鎮內,停于寺前
瓦山盂蘭節正祭日雖然未到,爛柯寺岐山大師,也不曾從洞廬內走出,可來自人世間,各家修行宗派的修行者,大多數都找到了住處。
來自月輪國白塔的僧人,也是在爛柯寺主持的安排下,住進了爛柯寺內的單房內,其他修行宗派的修行者,則是自行在瓦山小鎮內,尋找各自的住處。
這其中自然也是發生了諸般的不愉快,其中的說道自然不好讓外人知曉,諸如神殿、書院諸生、南晉劍閣的諸弟子,則是依照慣例,住進了早已安排的好的驛館內。
人世間的諸國的王侯們,也是頗為看重這一次的盂蘭節,有著華貴寶石點綴的馬車,在瓦山小鎮內橫沖直撞,行事向來無所顧及。
這些人世間的王侯們,對于瓦山小鎮下的普通百姓攤販,可謂是重拳出擊,單面對修行者,可謂是唯唯諾諾,甚至不敢高聲語。
綿延的群山中,千年古剎的鐘聲悠揚婉轉,在瓦山背后的洞廬畔,來自佛宗不可知之地的持鈴人寶樹大師,虔誠的看著那座洞廬,說道“師叔,人世間有難,您豈能坐視不管”
“唐天啟元年,衛光明在長安城看到了黑夜的影子,那時的衛光明認定了,那影子就是冥王之子。”
“前些日子,神殿裁決大神官去信懸空,言明其中種種,根據神殿所猜測,那冥王的兒女,應該就在那書院十三先生與光明之女桑桑之間。”
“應掌教之邀,特請下懸空之寶盂蘭鈴,履足人世間,為人世間的蒼生,查出誰才是冥王的兒女。”
瓦山爛柯寺所在之地,為佛祖當年悟道所在之地,而那盂蘭鈴則是佛祖,在悟道講經時,所佩戴的鈴鐺,最能驅邪鎮祟。
神殿的光明神座,因為距離太遠了些,所以才會看錯,可他帶來了盂蘭鈴,那么便不會重蹈衛光明之覆轍。
那洞廬內,一位慈祥老僧,在弟子的攙扶下,從中走了出來,正是在人世間享有盛名的岐山大師。
岐山大師看著執后輩禮的寶樹,嚴詞拒絕道“今年的盂蘭節,只是為了商討,如何應對永夜的入侵,至于找出冥王之子,那不是你該操心的事情。”
“衛光明都看錯了,誰敢斷言這盂蘭鈴,會不會也看錯,寶樹我不允許,你在爛柯掀起風雨。”
那怕已經是垂垂老朽,可岐山大師的聲音,依舊格外的中氣十足,他不允許任何人,攪亂即將到來的盂蘭節,哪怕是寶樹亦是如此。
寶樹神色鑒定的說道“可,師叔佛祖當年留下的法器,如何會看錯呢”
“我自幼年起,就長在懸空寺內,師叔您也一樣,您難道真的畏懼書院之權勢,而不敢為人世間的蒼生著想嗎”
在佛祖的預言中,永夜降臨將會是,人世間難以想象的一場災難,而能否阻止這場災難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誅殺,冥王留在人世間的道標。
從請下來盂蘭鈴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所謂的冥王之子,注定是見不到,明年的盂蘭花開了。
岐山大師神色如常道“道門真修曾言,夫子亦會有錯,何況是佛祖他老人家,當年留下的一個鈴鐺呢”
“深埋于盂蘭花田內的銅鐵所鑄造,又伴隨了佛祖不知道多少年,那只是佛祖他老人家隨身之物,別忘了盂蘭花,為何叫盂蘭花。”
“人世間人們不知曉,你這個懸空寺戒律堂首座,還不知道嗎”
他命不久矣,可夫子還是甩了一個大麻煩給他,答應的事情怎能做廢呢
他答應了夫子,要在盂蘭節的時候,照顧好十三先生跟他的小侍女,那么他自然不會食言而肥。
這盂蘭鈴的鈴聲,自然不能在爛柯寺內響起,他隱隱約約間,似乎看到了某些不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