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洞廬內,真修敕令,鎮棋盤
人世間瓦山,山道上下,皆有人行走。
有人上山而去,也有人下山而去,不過總歸都算是比較滿意。
畢竟明日瓦山爛柯寺,將舉行盛大的盂蘭節,到了那時爛柯寺岐山大師,亦會走下洞廬,為人世間的修行者解惑答疑。
就在明日,明日卯時
不過不少有心人已經看了出來,明日的盂蘭節盛會,應有一番風雨。
比之那夜寧缺,毀門、縱馬、燒寺,真修降下雷霆,夫子親救人,更大的風雨。
瓦山爛風雨已起,那么這一場風雨,就再也不會停歇,除非瓦山不在,爛柯不存。
而在瓦山那巍峨石佛腳下的洞廬內,早就抵達了洞廬內的寧缺主仆二人,卻是了無蹤影,唯有一老僧,看著桌案上的那一方棋盤
老僧的目光中滿是惋惜,亦有些懊悔,只是在見到,又有人至洞廬后,便恢復了往日的輕松。
陳玄看著那老僧,看著那早已空空如也,存活了數千年,如今走向了生命盡頭的梨樹,說道“岐山大師,可曾后悔過,今日之舉”
岐山起身,言道“不曾后悔,爛柯不在了,爛柯的僧人還在,爛柯的僧人不再了,覺者還在,那怕是覺者涅槃而去,可覺者留下了法還在。”
“法在,覺者便在,僧便在,廟也會在”
“成住壞空,本就是應有之事,或許佛祖在數千年前,早就料到了爛柯應有如此之劫難。”
從那夜看到了那輛沉重的馬車時,他就不曾后悔過,他是岐山,他走到路是歧路,不是尋常之路。
所以他才叫做岐山,豈能因為沒有發生的事情,而定一小姑娘的罪業。
陳玄行至棋盤近前,說道“觀棋爛柯,伐木丁丁,人世間傳聞,有樵夫于瓦山砍柴時,見一僧人與老者對弈。”
“一局棋罷了,人間已是甲子春秋”
“想來這便是佛祖,當年留下的棋盤,一局棋的功夫,便是百年之間。”
“夫子沒有做出選擇,可沒有選擇,便是做出了選擇。”
“棋盤可入,棋盤可出,若是不出,應是好事”
那么人世間,就會流傳出,某年某月書院十三先生,于瓦山爛柯寺,經岐山大師點播后,頓悟世事,攜神殿未來光明神座,歸隱于山林之間。
享受山川河流之清幽,這應是書上的故事。
莫山山不明所以,只是靜靜的聽著,隱約間莫山山只覺得,自己似乎是聽到了,某些玄妙之事。
岐山手指摩梭著那棋盤,說道“佛祖,當年涅槃未死,能夠醫治那寒疾的唯有,這一方棋盤,若是能破棋盤而出,那么自然能夠,知曉這病來自何處。”
“咳咳”
在這悄無聲息間,岐山的病愈發的嚴重了,似乎快要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陳玄微微頓首,取下了胳膊上,綁著的那一條,三指寬,一尺長的黃色布條。
在棋盤上鋪展開來,而后以指為筆,以天地元氣入墨,寫下了一道符。
以龍章風篆為符,這是天地間最原始的符,也是最根本的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