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春秋之亂,雪夜下青峽
人世間春已深,可位于神殿聯軍,所占據的唐帝國青峽一線的膏腴之地。
卻是一副,北國風光。
而在青峽另一面的清河郡內,卻又是一副南國風光,誰是四季如春,也是毫不過分。
雪夜之下,飄灑而至的雪花,自那湛藍青天之上落下,唐國青峽的數千里,膏腴之地上,銀裝素裹。
早已分開占領的神殿聯軍,各個國度的軍卒們,躲在軍帳內靠著炭火,這些來自于南國風光軍卒們,在接連幾日的雪景下。
亦是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諸多的水土不服,在某些小國的醫營內,可謂是傷兵滿員,看上去極為強盛,先前還能將,唐國的府軍碾壓的神殿聯軍。
在被書院十三先生,斬殺了八百余統兵的將校后,神殿聯軍早已是,外強中干的境地,那些從人世間諸國,調集而來的將軍、校尉們,如何知曉,唐帝國的真實實力呢
他們早就被聯軍,堪稱華麗的戰報,給蒙蔽了雙眼,然而神殿聯軍,在那一場聲勢浩大的舉世伐唐中,起到的作用,也僅限于充當人數,威服唐帝國的占領地。
真正同唐帝國的大戰,多數是由神殿的護教騎兵、人世間的修行者、神殿的修行者,在青峽一戰中,僅僅是知命境界的大修行者,就戰死了將近二十余位。
通往青峽的各處關隘處,本該明火執仗,巡查關隘的軍卒,此刻卻是喝著,從唐帝國老鄉家中,好言好語商量,借來的濁酒,酩酊大醉的躺在城樓內呼呼大睡。
絲毫沒有察覺到,即將到來的危機。
風雪夜,月無蹤,如訴亦如泣。
在那關隘之外,一大票牽著戰馬,銜枚裹甲的唐國騎卒,悄無聲息的臨近了,這座關隘的城墻之上。
隨軍的念師,以強橫的修為,飛身上了城墻,自從夫子化月的那一刻起,人世間的某些規則,似乎已經發生了,某些未知的變得。
以前某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自從沒有了某位神靈的壓制后,動念即可做到,這五四丈多高的城墻,再也不能夠成為,阻礙修行者困難。
隨著一聲聲,割破脖頸,鮮血如注噴涌的聲音響起,又一座關隘,在沒有點燃烽火的情況下,遭唐帝國突襲而陷落。
大隊的唐國鐵騎,騎乘上了矯健的戰馬,迅速的通過了,這一座擋在唐帝國鐵騎面前,直達神殿聯軍,中軍所在的關隘。
馬蹄踩踏在雪地上,沒將發出的聲音,降低到了最小。
隨軍的念師,剛入知命的元曄看著,一旁的鎮南軍代大將軍王景略,說道“破了這道關隘,我軍即可長驅直入,直奔神殿聯軍,中軍所在的位置。”
“夜行八百里,突襲神殿聯軍中軍,我現在只希望,今夜的夜,能夠長一些。”
現在唐帝國岌岌可危,這一支三萬人的鐵騎,是帝國僅存的鐵騎了,如果不能一戰定乾坤,那么不用神殿聯軍,唐國的老百姓,也能夠將他們給罵死。
王景略看向了,那綿延不絕的鐵騎,說道“八百里路,四個時辰左右,如果我們走得快一些,應能在天亮之前,抵達神殿聯軍的中軍所在。”
“三萬鐵騎,須臾間即可,攻破神殿聯軍,那孱弱的防線。”
唐帝國動用了,幾乎所有的暗碟,在付出了慘重代價后,將神殿聯軍七十萬大軍的真實情況,送到了唐國將軍們的手中。
片刻之后,除了留下了,數十人的唐軍,留守此處關隘后,由鎮北大將軍夏侯,鎮南代大將軍王景略,所率領的三萬鐵騎,帶著唐帝國,扭轉乾坤的希望,殺向了曾經,唐帝國的疆域。
風雪夜,夜下青峽。
而在神殿聯軍中軍所在,南晉大都督,上將軍白海昕,神色慌張的看著,這些三日前送過來的戰報,質問道“青峽隘口、云崖隘口、盤山關、鐵城隘口,還沒有戰報送來嗎”
“派出去傳信的塘騎,回來了沒有”
這很不正常,按照神殿聯軍的軍令,每隔三日,這些隘口就要派遣塘騎,送戰報至神殿聯軍的中軍所在,然而今日已是第四天了,可戰報、塘騎,卻是杳無音信。
一旁的中山國上將軍,說道“近些時日天氣驟然變化,大雪紛飛之下,道路同行難免有些阻礙,戰報沒有送到,塘騎沒有回來,也是常有之事。”
“或許,如今神殿神官,逐步撤回桃山,我等麾下的那群驕兵悍將,在死了大量的將校之后,也只能順著他們的意思了。”
可以說在長安城下,書院十三先生寧缺,斬殺的那八百余名將校,讓本就在將領一方面,捉襟見肘的人世間諸國,頗有種疲于奔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