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自來熟般的坐在那無何有之地的岸邊,雙腳墜入了那浩渺長河之內,浪花翻飛間,不知道有多少的浪花,因為這錯亂,而去往了其他天地。
這便是變數,唯易不易,便是如此。
浩渺長河東區,應是東去
伏羲坦然道“阿媧,快要回來了,人族的劫難,山海眾神,必然不會看著,人族的那些神級的戰力,于人族的氣運長河中復蘇。”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便是如此。”
“一旦讓,人族的祭祀們,沒有忘記人族先賢發豐功偉績,可人族的祭祀們,唯獨忘記了阿媧的功績。”
“遂古之初,神與道同,這是伯陽你的概念,古神同大羅功果一樣,都不會隕落。”
“可大羅會失去自我,沉淪于浩渺長河,古神會遺忘,遺忘掉自己的記憶。”
“沒有人能夠對抗遺忘的規則,即便是我也不能”
“伯陽,阿媧為人族做的夠多了,我不想阿媧回來之后,不認得我。”
阿媧在隕落之后,需要人世間人們的念念不忘,所以只要能夠,保證對阿媧的祭祀,他不會去多說什么。
可是如今,人族共主殷商的大王帝辛,大祭司比干,讓阿媧開始陷入,古神最為恐怖的劫難,遺忘
這是他不能容忍的事情,誠如祖龍的逆鱗一般,阿媧就是他的逆鱗。
伯陽無奈嘆息道“三清的概念,只是在后世有了一個錨點而已,想要煉假成真,倒果為因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但事已至此,我希望伏羲前輩,能夠讓陳玄那小子,繼續待在那方天地。”
“他的軌跡,本該是在無數萬年之后,成就那大羅功果,而后倒果為因,但我加快了這個進程。”
“或者說,因為女媧大神,失去了這一次的祭祀,才有了如今的果”
“太上玄始真人,應有一個大羅功果”
那是他的弟子,雖然做到不夠好,但是對于渡了兩方天地,已經能夠看出,陳玄對于天地看法。
以神靈而治,此為神治
看上去依托神靈治世,極為荒謬,可神靈治世,靠的是敬畏,以及嚴苛的天律
能夠做到這兩點,陳玄當為,太上弟子
伏羲微微點頭道“太上玄始真人,浩渺神通,通玄顯化,往古來今太上玄始真人。”
“陳玄做了阿媧的廟祝,我也認下了他這個大外甥。”
“人性比神性,更為復雜,想要人不騙人,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后土的陰司概念已經在后世鋪展開來,只需要在山海,完成最后的融入,便是后土證就功果之時。”
“后土神系,也將能夠,自那陰司,去那往古來今的任何一處地方。”
“太上玄始真人,或可入山海,為古神”
“東昆侖的概念,已經有了,那么西昆侖自然,會有所表示。”
面對如此之變局,伯陽還是許諾了大量的利益,人族那些神級,大多已然隕落。
想要歸來同山海眾神戰,需要耗費無邊的氣運,消耗人族的未來,而換取人族的現在。
伯陽將一青玉質地的卷軸,交給了伏羲,說道“這是那一條,浩渺長河的封神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