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里的人,從上到下都是看著皇上臉色過日子的。
當天瞧見皇上怒氣沖沖從翊坤宮出來的人不少。
雖說宮人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但只看過了那么些天,乾清宮的人一個個還跟吃了啞藥似的縮著頭,連顧大總管都腳步匆匆,悄沒聲兒的,就知道皇上這火估計一時半會兒下不去。
雖說惹怒皇上的,可能是翊坤宮現在唯一住著的小主納喇格格,但宮里人多有眼色啊,可不想當那個被殃及的池魚。
所以這些天幾乎所有人都自覺夾起了尾巴過活。
小主們不敢串門子了,姑姑嬤嬤也不敢高聲呵斥了,連宮道上補墻修瓦的都輕手輕腳地,生怕吵著隔了八百里遠的皇上。
慈寧宮里。
太皇太后弄明白這里頭的事后,也是無奈得很,忍不住和蘇麻喇姑念叨“吉鼐,哎,我都不想說她了。”
蘇麻喇姑給太皇太后遞了盞茶,寬慰道“您該說的早都已經說盡了,福晉愣是聽不進去,您又能怎么辦呢”
太皇太后嘆了口氣“她這是痰迷了心竅,非要一條路走到黑了”
太宗、世祖兩朝的前車之鑒還不夠明顯嗎
怎么這些女人就非要在這上面給自己找不痛快呢
太宗那么寵愛姐姐,福臨也恨不得把董鄂氏捧在手心上,可這礙著他們寵幸其他女人了嗎
沒有
哪個不是阿哥格格一個個地生出來
愛新覺羅家是出癡情種子,可愛新覺羅家的皇帝不能只是她一個人的癡情種子
非要對一個皇帝存著不該有的癡念,不撞南墻不回頭,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嗎
姐姐和董鄂氏都是吃了這個虧,一面受著皇帝的偏愛,遭著六宮的嫉妒;一面又巴望著不可能實現的獨愛,最后生生把自己給折磨死了。
多明顯的例子啊
馬佳氏在宮里待了那么些年,怎么就是想不明白呢
太皇太后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你說她們好好過日子不行嗎怎么一個個的都非要”
巴望著一個男人的愛過日子呢
更何況這個男人還是皇帝。
當年太皇太后就勸宸妃,想開點,好好調理身子。她這么得寵,孩子還會有的。不要老是多愁善感,太宗一去別的地方就傷心難耐。
她不聽,結果
到了董鄂氏,這姑娘知書達理,性子也好,雖說來頭有點不名譽,但放在草原上也不是什么大事。
太皇太后其實對董鄂氏沒什么意見,她和兒子的矛盾委實是因為政見不合,他寵愛哪個女人太皇太后根本不在意。
董鄂氏人不錯,兒子喜歡就喜歡吧,別昏了頭就行。
誰知后來兒子犯了軸,這姑娘眼瞅著竟也走上了姐姐的老路。
現在又來一個馬佳氏,太皇太后都要無奈了,怎么這樣的姑娘都讓自己給碰上了呢
而且玄燁和他阿瑪、瑪法比起來可要理智克制得多,對后宮雖說不上薄情,但也絕不是個專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