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封使宣完諭旨,上前給新晉的德妃娘娘請安,沈菡客氣地與人寒暄了兩句沒有給賞,冊封使是大臣,不是宮里的奴才。
送走冊封使,沈菡好奇地研究了一下諭旨和金冊金寶,還挺重的。
諭旨沒什么新奇,沈菡只看了看自己新得的金冊和金寶。
金冊和她冊封嬪位時候的金冊差不多,只不過從四頁四兩六錢的金子,變成了十頁四兩八錢的金子,看起來規制更華麗,也更重了。
金寶她還是第一次見,寶印方三寸六分,平臺,龜鈕,厚一分,端端正正擺放在杉木制成的寶印櫝中。
她研究了一會兒,沒興趣了,正準備讓紫芙好好收起來,這才發現旁邊跟著一塊兒聽旨的紫芙、青衿和季綸等人,神色都有些怪怪的。
沈菡“”
這一個個的都是什么表情,怎么看起來都不太高興的樣子
沈菡不解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紫芙和季綸面面相覷,不明白主子怎么還能這么平靜淡定。
季綸是管外務的太監,和主子的關系不如貼身宮女那么親近,他示意紫芙說。
紫芙心里翻了個大白眼每次一到這種事就讓她問,主子之前都發話不讓議論,聽憑圣裁了,這還讓她怎么問
沈菡見紫芙不說話“到底怎么了有什么話直說就是了,咱們主仆之間還有什么需要互相瞞著的”
紫芙猶豫了一下,隱晦道“主子,您一向是宮里最得萬歲寵愛的,還有兩位小主子”
結果如今卻只封了妃位,怎么還能這么平和,不當回事呢
雖然他們都明白,論家世,僖貴妃是孝昭皇后的胞妹,家世顯赫,主子不過出身包衣確實比不過。
但論寵愛和子嗣,主子甩這滿宮上下的女人八百條街都不止
永和宮眾人雖然被沈菡嚴令不準胡亂揣度圣意,但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賬。
想想早年的敏惠恭和元妃宸妃和孝獻皇后,主子的寵愛可不比她們差,子嗣上也比她們出息得多,以愛新覺羅家的習慣,怎么不得是吧
貴妃按制可是有兩位的
既然仁孝皇后的妹妹沒有得到晉封,那自然該是她們主子得封貴妃才對
就算不是貴妃,那也不該被壓在惠妃的下面
若說惠妃是因為生了大阿哥才被列在前頭,那她們主子還有兩位阿哥呢論數量可是她們主子贏的
紫芙有些擔心“您說萬歲會不會”
難道皇上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喜歡她們主子嗎在皇上心里,她們主子難道只能和榮嬪宜嬪等同,還比不上惠嬪嗎
紫芙雖然全是未盡之語,沒敢把話說明白,但是沈菡已經聽明白了。
她低頭一笑,沒說話。
紫芙等人都被主子笑蒙了,您這都被人壓在下頭了,怎么還笑得這么開心呢
沈菡也沒過多解釋“行了,都別在這兒瞎琢磨了,晉升妃位是好事,宮中正該好好慶祝。”
她想了想,拿定主意,先吩咐紫芙“這等喜事,合該大賞。宮里上下人等,一等大宮女及精奇媽媽里,各賞銀珠頭面一套,一等宮女及其余保姆、媽媽、仆婦等,各賞釵環一副,余者著俱照年節的賞例加三成銀錢看賞。
紫芙喜道“是,謝主子。”
沈菡又看向季綸“你們這兩年也辛苦了,除了加賞的例銀,總管每人各再賞銀五兩,首領各賞三兩,回事太監、茶房太監、膳房太監各一兩。”
季綸也跪下叩首“是謝主子恩賞”
最后她看向了小東子“膳房上下人等也都是有功勞的。正趕上冬至大節,賞銀之外,從我的份例里出,廚役各賞羊一只,雞兩只,他坦廚役雞一只,鴨一只,也能帶回去給家人添兩個菜。茶役及蘇拉也各加一十吊錢。”
沈菡又一琢磨,楊清心算是給她立下汗馬功勞的,不能薄待了。
沈菡“你師父這幾年辛苦,額外賞他一桌三套碗席的席面,你拿了銀子,去東膳房為他制備吧。”
楊清心這種,賞金賞銀的,估計他也不稀罕,還是賞他一個臉面更合適。
三套碗席是滿洲特有的席面,在民間一般都是滿族富戶用來操辦紅、白喜事,或者達官顯貴用來官場、商場交際的上等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