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閣臣的進逼,玄燁冷冷道“前明倒是遵行典禮,但卻無一精通學問的圣主。”
彼時魏象樞獨對引發的浪潮未平,玄燁是絕不肯屈從于漢官的壓力,以明制令太子出閣的。
此事過后不久,索額圖以病解任,明珠一派權勢日盛。
*
之后數年,有關東宮出閣的博弈反反復復,玄燁要么束之高閣,要么積極答復,之后杳無音訊。
三年前,朝臣再一次上疏催促,原本也沒抱什么希望,沒想到這次玄燁竟破天荒地沒有持反對態度,反而贊同地認為太子基礎已經打得不錯,此時正宜講書。
朝臣們正要高興,明珠出列道“臣等嘗思皇太子出閣典禮當舉,但不便御正殿,以御別殿講書為宜。目今文華殿尚未修建,似無講書之所。”
玄燁點頭“卿所言有理,傳諭工部,命即行起造,修繕文華殿,以備太子經筵之用。”
提議的朝臣面面相覷,此事有些突然,但這事兒也是應有之義,他們無從反駁,只好等文華殿修好再說。
沒想到文華殿這一修,又是整整三年過去,其間數次有人想要催促工部,都被各種理由搪塞回來。
現在萬歲終于松口了
文華殿在數月之內便完成了幾年都沒結束的修繕工程,只待太子駕幸
毓慶宮中。
胤礽收到消息,既高興,又忍不住緊張“叔公可還有其他話囑咐”
來人小聲道“索相道此次經筵大典對您至關緊要,殿下定要好好準備。特別是四書和尚書,萬歲之前曾與朝臣夸口,道您已于四書、尚書略能成誦,還有書法,萬歲爺最重書法,殿下”
胤礽心里一緊,面上卻要極力保持鎮定“知道了,你回去告訴叔公,這些書孤早已爛熟于心,典禮當日,定不會令汗阿瑪和朝臣失望。”
“是。”
來人走后,阿寶上前“主子爺,可要傳膳”
胤礽心煩意亂,不耐煩地擺手“現在吃不下,等會吧。”
胤礽到西暖閣的書房坐下,紫檀嵌玉花卉紋長桌上堆著整整齊齊的好幾摞書,滿蒙漢皆有,他的右手邊還放著幾本舊年收回的朱批奏折,是前幾天汗阿瑪剛拿給他看的。
胤礽習慣性地先拿起國語書猶豫片刻又放下了。
經筵大典要講書,必定是講漢學,滿朝的飽學之士都在看著他,他絕不能出差錯。
胤礽轉頭拿起早已背得滾瓜爛熟的尚書,逐字逐句重新研讀。
他終于要出閣了。
胤礽感覺自己攥著書的手心在冒汗,可是心中又忍不住雀躍起來。
幼時胤礽不懂事,前朝朝臣的爭議他接觸不到,也不明白其中含義。但隨著年紀漸長,索額圖給他說了很多事,胤礽已經逐漸明白東宮出閣代表的意義以及此事對他的重要性。
他將從這毓慶宮走出去,正式立于百官面前,成為大清的儲君。
玄燁扔下的兩個消息在前朝后宮都引起了不小的激蕩。
前朝因為東宮出閣而喧囂沸騰,后宮的妃嬪有不少家中都有待選的姐妹,大挑的結果又與她們的利益息息相關,都對此十分關注。
在這種情況下,沈菡遷居承乾宮、冊封貴妃的典禮不能說完全無人在意,但也已經無法與頒金節時受到的關注相提并論。
沈菡甚至有種她已經是明日黃花的感覺。
明明她剛接諭旨的時候,宮里宮外還因為此事如臨大敵,好像她馬上就要成為下一個楊貴妃,下一個孝獻皇后,即將開始禍亂朝綱。
但不過短短數日,放在她身上的注意力已經少了許多。
連帶著烏雅家的情勢都跟著降下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