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里“人才濟濟”,沈菡把餅干的做法形容給膳房后,很快他們便自行開發出了很多個口味小餅干,特別好吃。
除了餅干,還要帶上麻薯紫薯蛋黃酥,薯片瓜子蘭花豆。
說著說著情緒漸漸好起來。
外出約會必備零食,她最近有好多喜歡的小零食,平日不敢放開了吃,出去玩就不用在意了,一定要吃個爽
沒有什么是大吃一頓解決不了的
沈菡碎碎念地數著“前兩天我讓膳房用泡椒腌的鴨翅和雞腳,特別好吃。還有之前直隸送過來的釘螺、八帶和柔魚,膳房有個直隸的廚子,特別會料理海鮮。”
沈菡很喜歡吃海鮮,各種魚蝦蟹螺,扇貝生蠔蛤蜊,魷魚八帶海蜇等等,她全都很喜歡。
煎炸烹炒,腌烤涼拌,海鮮真是美味啊
但就像之前說的,宮里能吃到的海鮮種類不是特別多。
并非是因為運輸不便。
沈菡在很早以前也以為宮里不吃海鮮是因為現在交通不發達,海鮮運到京里容易死還容易腐爛。
但隨著她后來吃到盛京的四季魚貢,吃到南苑自己養的蝦,吃到鰣魚后,她就知道運輸困難對皇室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鰣魚,特別是長江流域的鰣魚一直極負盛名,被稱為“魚中之王”,與長江刀魚、河豚并稱長江鮮。
長江鰣魚之貢,是宮中眾多進貢食材中最勞師動眾的。
鰣貢北上是自明永樂遷都后起,每年的捕撈和運輸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人力。
明時南京至北京的貢鮮船共一百六十二艘,其中上下兩層皆用冰塊覆蓋的冰船有四十六艘,鰣魚冰船就占十四艘。
貢鮮船沿京杭大運河北上,船隊浩浩蕩蕩,嚴重影響其他往來商船。
清立國后沿襲了明朝的納貢制度,并未廢除鰣貢。
沈菡第一次吃到長江鰣魚驚艷無比,肉質極其鮮美,連魚鱗都脂香四溢。
不過聽完這魚的來歷后,她覺得自己真的是在吃金子。
也是從那時起,她才真正明白,為什么說皇家,是以天下奉一人。
鰣貢雖美,然勞民傷財,搞得民怨沸騰。
康熙二十二年,山東按察司參議張能鱗仗義執言,奏請免貢鰣魚。
他在折子中道鰣魚自江南揚子江至京,二千五百余里,每十里一塘,整個過程要準備千余匹馬,役夫數千人
玄燁看了他的折子后深有感觸,下令禁止鰣貢。
但這事兒進展的竟然并不順利。
玄燁嘆氣“看著是勞民傷財,但每年卻也有不少人家指著這個吃飯。朕一下子都給廢了,讓這些人怎么辦”
所以直到今天,雖然鰣貢的數量逐年減少,但仍未完全廢止。
總之,運輸困難不是宮中少海鮮的主要原因。
玄燁看著眼前這些五花八門的小海鮮“咱們滿洲一向以肉食為主,朕打小兒就沒在御膳房吃過這些東西。”滿洲廚子沒人會做。
玄燁看她吃得津津有味,自己也拿了一個“也就是朕跟著你吃,他們不怕擔責任。平常朕若是不主動要,膳房縱有,也不敢給朕吃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