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燁無奈道“朕知道,別看他們嘴上說的好聽,其實心里還不定怎么想呢。我估摸著多數人應該是不信的,可能都以為這是朕在給自己制造功績吧”
就算一部分人真的相信這水稻真能一年兩熟的,估計也不會太當回事,或者心里正覺得此事實屬大逆不道。
沈菡不太能理解這些人的想法“不至于吧,就是個水稻而已,而且這明明是好事呀”
玄燁搖搖頭“人對未知總是恐懼的,大多數人還是更相信已知的、已經習慣的東西。哪怕新的東西有更大的益處,很多人為了避開風險也寧愿用舊的。”
這倒是,沈菡記得之前他們討論過這個問題,百姓并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寧愿不要新事物帶來的收益,也不愿冒風險盡管這稻種已經經過數年的驗證沒有問題。
這也是人之常情,她以前在現代的時候,出去吃大餐都只吃固定那幾家覺得好吃的店,輕易不會嘗試新飯店,生怕白花了錢還不好吃哪怕這家店的評分很好。
何況更換作物這種影響全家生計的大事。
沈菡皺眉道“那這個事兒還能推廣嗎如果連官員都不能從心里認可,百姓更不可能接受,這怎么往下執行”
皇帝總不能自己一個縣一個村的下去走吧,辦事還是要靠基層。御稻推廣最終需要基層的官員一家一家去說服百姓,讓他們能相信朝廷,相信御稻,而不是強迫、強逼著百姓種植。
玄燁展開手中的輿圖“推廣是肯定要推廣的,不過御稻的種子雖然培育成功了,但也不能一口氣吃個胖子。”
玄燁指著輿圖給沈菡看“育種是在京西和長城以北完成的,南方也實驗了一部分,但這并不能說明全國的土地都適合種御稻。”
他拿著筆在輿圖圈出了幾個縣“所以這事兒不能操之過急,就算是在百姓里推廣,也是先從水土相似的地方開始。其實只要把一個地方的根基打好,之后以此為中心慢慢向外輻射擴散,事情就會好辦很多。”
所以最開始的這第一步試點尤為緊要。
沈菡看他在輿圖上做的標記“山東你打算先在山東試點”
玄燁點頭“山東自古就是農耕大省,作物眾多,距離京城也近,水文風土氣候都與京城相近。且山東巡撫佛倫主政地方多年,長于庶政。”天時地利人和,都在山東,自然要從此處做起。
玄燁“至于長城以北,民風不比京里這邊開化,百姓也尚未養成種植水稻的習慣,推廣起來更難,也更耗時間,先放一放吧,朕打算先主攻北方。
沈菡聽完他的計劃算是服了,合著這第一個十年還不算什么,這要是想把御稻推廣到全國,少說還得有個幾十年
沈菡“這也太磨人了吧”
玄燁繼續在輿圖上寫寫畫畫“移風易俗本就是世上最難的事之一,沒有耐心怎么行若是到朕閉眼的那一天能干出點兒成績來,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好吧,農事沈菡一竅不通,也不敢隨便發表意見,不過涉及國家層面的項目,可能就是應該這樣謹慎吧。
說起來,沈菡這么多年最佩服的就是玄燁的這份耐心,這也是沈菡覺得玄燁最像皇帝的一個地方。
不是生殺予奪,也不是沙場征戰,而是能用長遠的目光去看待一件事,謀后世而不是當世。用數年、數十年甚至一生去為一件事布局,達成自己的目標。
她有時候甚至會想,要是他不是滿人的皇帝,沒有了那份限制和桎梏,該有多好。
可惜,他偏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