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你了。”她心里有數,胤祉就是嘴上懶散,實際上勤奮肯干并不比胤禛要少,沈菡遞了個蛋黃酥給胤祉“嘗嘗,專為著你回來剛從烤爐里烤出來的,還熱著呢。”
胤祉頗為無語“皇額娘,我都這么大了。”
胤禛剛才一直安安靜靜聽著三哥沒反駁,直到聽到要住在人家家里,才忍不住說了一句“我不過是這么一說,真要叫我去住,我大約也受不了”
沈菡看向回來后話很少的胤禛“嗯怎么說”
難道是嫌棄百姓家里簡陋
不過這也無可厚非,生活習慣不同,要一下子適應這么大的差別確實很難。
胤禛卻搖了搖頭,感慨道“不習慣確實也是不習慣,但我哪里敢嫌棄,我是有些慚愧。”
他的面容已經不似從前那般透著養尊處優的白皙和尊貴,一趟差事下來,添上了一絲令沈菡十分欣喜的堅毅和沉穩。
“您之前說的對,我太自大了。”胤禛看向沈菡,面上竟有些赧然,回憶起這些日子在村莊的經歷,語氣也漸漸變得沉重“兒子這次見識到了很多。”
胤禛之前對百姓生活條件艱苦這件事是有心理準備的可是他沒想到會這么艱苦。
衣食住行,這是人的生存根本。
只說吃這一項,宮里的主子們,每天三頓正餐兩頓點心,想吃什么吃什么。一桌十幾盤菜頓頓不重樣都是常態。若是吃肉吃多了許是還嫌膩得慌,偶爾吃個野菜餃子還覺得挺新鮮。
可是在村里,也就是富裕一些的人家,兩餐都能吃上干的,但主糧也都是玉米、地瓜和土豆。根本沒有人舍得吃米面,或者說根本吃不上米面。
農民每天都要下地,中午餓得不行了,就在地頭上拿出烙好的干餅子啃,啃完就著澆地的水喝幾口,餅子在胃里泡了水漲起來許是能糊弄個虛飽,然后繼續回地里干活。
還不是給自己干活,是給地主干活。
而大多數的人家,兩餐能有一頓干的就算不錯了。
胤禛“村里的老人說,就這還得是年景好的時候。若是年景不好,碰上大災,連樹皮和觀音土都有人搶著吃。”
他從沒想過這種東西竟也有人吃,真的不會吃死人嗎
還有百姓住的房屋,大多是用草和黃泥搭建起來的,能住上紅磚房的家庭少之又少。
胤禛這一路上見到的所有普通人,都是皮膚黝黑,個頭矮小,枯瘦如柴的樣子。他們身上那些破舊的衣服,在他的認知中甚至連抹布都算不上。
百姓、百姓,原來這才是百姓。
之前都說康熙盛世,這就是盛世
與此相反,過來迎駕的官員們卻個個臉色紅潤,肥頭大耳。
這樣的兩種人同時出現在胤禛的眼前,讓他仿若同時置身在兩個世界一般,印象深刻。
胤禛就這樣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走過去,既不是因為好奇,也不是想回來給阿瑪表功。
他只是想清楚地看一看,自己究竟有多么天真,多么幼稚,多么可笑。
胤禛現在說起來也并不后悔這大半年在山東每一處土地上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兒子現在才明白,自己以前到底錯得多離譜,對世情二字的認知究竟有多淺薄。”
沈菡靜靜地聽著,她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她能夠想象,這樣的場景給胤禛三觀和認知帶來的巨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