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或明或暗地推動之下,事態不但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轉向平息,反而越來越熱鬧,幾乎到了街知巷聞的地步。
而且范氏的孩子因為早產,從出生就開始體弱,這在古代簡直是個致命的弱點。
縱然太醫院派了數名太醫日夜守在旁邊,卻還是沒能留住小格格荏弱的生命。
雪上加霜的是,李佳氏在不久之后誕下了太子的第二個女兒,同樣是早產,且孩子的身體比范氏的女兒還要孱弱。
小格格出生僅僅四天之后,便在一個深夜無聲而逝了
接連喪女,讓原本在流言中就顯得十分弱勢可憐的太子更添一絲悲劇色彩。
而恰在此時,大福晉順利產下了大阿哥的第二個女兒,足月、且健健康康的女兒。
如此一來,市井和朝堂中那個不斷抬高其他阿哥來打壓太子的皇帝形象,變的越發鮮明。
胤禛和胤祥來西苑給沈菡請安,免不了說起這些日子外面的各種風風雨雨。
胤禛提起此事臉色不是很好“朝臣多有議論,大多都是在同情太子,認為阿瑪不該逼迫太子,為父不慈。”
胤禛聽到這些傳言的時候,當時就忍不住大怒想要立刻沖到太子面前問一問他汗阿瑪待你還不夠好嗎
人人都說胤禛有個得寵的額娘,一定是皇上最心愛的兒子心愛是不假,可是心愛和看重,根本就是兩碼事。
胤禛很清楚,汗阿瑪待他,是父親的慈愛和體貼,待太子,卻是在父親之上,又多了一重君王的看重和教導。
這么多的皇子,唯有太子,是汗阿瑪恨不能帶在身邊手把手教導的,也唯有太子,從小到大每一日的作業上,哪怕只是一張簡單的大字練習,都有圣上的御筆朱批。
而其他所有人,都只能跟著先生讀書習字,偶爾才能得汗阿瑪過問兩句功課。至如老九和老十這樣生得晚的,有時候突然得皇父問一句,派個下人來關心一下衣食住行,都能高興好幾天。
更別說,太子在襁褓之中,汗阿瑪便以江山相付。
大家都是皇上的兒子,胤禛很想問一問胤礽,你在那里不平、抱怨、痛苦的時候,眼里可曾看到過其他兄弟
是不是非要把所有人得到的,都加給太子一個人,汗阿瑪最好只是他一個人的父親,他才能滿意
胤祥說起這事兒臉色比胤禛還要差些“兒子前些日子去烏雅家探望外祖,聽說街上的茶館和戲院如今有兩出故事最受歡迎”
一出是漢武帝與衛子夫所出的戾太子,一出是漢光武帝與郭圣通所出的廢太子,也就是后來的東海恭王。
沈菡聽得皺眉。
漢武帝長子劉據,乃是武帝二十九歲才得的長子,母家顯赫,元配陳阿嬌被廢后,衛子夫被立為皇后,時年七歲,深得武帝喜愛的劉據被立為太子,太子仁慈寬厚、溫和謹慎,漢武帝為其延請了多位名臣大儒悉心教導,還專門為太子建了博望苑,許他按照自己的喜好結交賓客大臣。
然而衛青死后,太子遭反對派構陷,到武帝末年,皇帝重病之時,奸臣江充又以巫蠱之禍構陷,最終導致太子無以自明,被迫自殺。
至于漢光武帝和郭圣通、陰麗華二后的故事,在民間更是流傳甚廣,戲文話本里不會去講光武帝的功績和仁德,只專撿著百姓們最感興趣的后宮秘事編撰演說。
光武帝劉秀廢郭后,立陰后,導致郭后的長子自請廢太子之位,雖然陰后所出的漢明帝后來也是難得的明君,但這種事本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越是有爭議,對百姓才越有吸引力。
這兩樁皇帝與太子的舊事,細究起來其實與當今皇上和太子的處境并不相仿,偏偏又隱隱約約總能找到一些契合之處,讓人從中捕風捉影地猜測一些當今的故事。
在如今流言愈演愈烈的情勢之下,加上有心人的刻意引導,這兩則故事很快就傳得人盡皆知,成為京里茶余飯后的新流行。
胤禛已經聽胤祥說過此事,他覺得這背后定然是索黨在推波助瀾“索黨氣焰囂張,朝臣們見風使舵,大多畏懼不言。還有一些人,捧著一顆忠心向太子,見阿瑪冷處理,竟敢膽大包天的添磚加瓦。”他這話里對太子的不滿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