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可望原本是八大王張獻忠的義子,張獻忠入主四川后建國大西,自稱天王,設立五軍都督。
任命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分別擔任平東、安西、撫南、定北四路主將,當然了也可以理解為東王,西王,南王,北王。
除了天王張獻忠,東王孫可望,西王李定國,南王劉文秀,北王艾能奇外,大西軍的大將還有張獻忠的中軍,御營提督王尚禮,水師都督王復臣,王自奇,盧明臣,此外還有擔任過前軍都督的白文選,艾能奇手下的頭號大將馮雙禮。
在這些大將中,北王艾能奇像是太平天國的西王蕭朝貴一樣,在攻城的時候一個中箭,一個中炮,英年早逝。
安西王李定國和撫南王劉文秀聯手力保永歷。
王復臣在永歷六年,公元1652年,大西軍三路反攻中擔任北線主將劉文秀的副手,在保寧之戰中由于劉文秀想要和李定國爭功,蹶一蹶吳三桂這個排名在孔有德之上的滿清平西王,在開戰前夕率領兵馬一字排開,團團圍住吳三桂這個名王,生怕自己的人頭跑了。
副手王復臣對此憂心忡忡,擔心明軍戰線太長遭到清軍的反撲,但是劉文秀一心要蹶了吳三桂,好壓剛剛取得桂林大捷,尚未拿到尼堪人頭的李定國一頭。
結果吳三桂拼死一戰反倒是把他差點給蹶了,五萬余精銳明軍折損大半,光是馬騾就被吳三桂繳獲了兩千三百余匹,而副手王復臣也因此命喪保寧城下。
水師都督盧明臣于永歷九年,公元1655年,劉文秀不情不愿出師常德,實行孫可望和張名振、張煌言、錢謙益等人規劃的東西并舉,中心開花的長江之役時,帶領萬余兵馬從辰州由水路進取常德。
結果不知道是由于下雨還是劉文秀磨洋工,不愿為孫可望打天下,由他統帥的陸路主力,馬步兵滯留整整數十日天氣原因,道路泥濘不堪遲個幾天可以理解,但滯留數十日就有點過分了。
盧明臣統帥的水路明軍,雖然一日攻克桃源縣,進至常德城下,但由于得不到主力的支援,這支孤軍在常德城下遭遇絕對優勢清軍的圍攻,激戰到次日,盧明臣中箭落水犧牲,水路明軍幾乎全軍覆沒。
劉文秀本就不愿意掛帥為孫可望打天下,在水路明軍大敗后也是直接退軍,直接放棄了孫可望與張名振、張煌言東西并舉,水太涼錢謙益聯絡復明人士在江南中心開花的長江之役計劃。
除了被送掉的兩員大將外,大將白文選心向永歷,馮雙禮在孫可望勢窮之時跳反。
而保國公王尚禮,夔國公王自奇卻為孫可望盡忠而死。
至于以張虎,張勝為代表的駕前軍核心將領,他們大多是忠于孫可望的,張勝和張虎在孫可望兵敗被押解到昆明凌遲處死,與他們一同赴死的還有大量抗清的好漢。
這里面誰是誰非,一言難盡,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大西軍的內訌最終導致了云貴抗清基地的覆滅,讓神州徹底陸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