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賊聚兵于此,日還好,時間一久必為本王所滅。”
“李來亨等人也是久經沙場的百戰之余,如此排兵布陣,若無他事,本王不信他們會如此。”吳三桂緩緩開口道盡了自己的擔憂。
此言一出,一眾將領的臉色也是沉了下來。
的確,李來亨在黃河防線被突破,自己后路有憂之時。
非但不退,反而在此地死守。
若非有其他依靠,他是斷不會如此。
而他的依靠眾人也心知肚明。
開封的馮雙禮大軍便是李來亨的后援。
這六鎮兵馬一旦來到此地。
和李來亨聯手之下,兵力便不在吳軍之下。
若是如此倒也罷也。
單從兵力來說,以吳軍的實力并非不能戰勝李來亨和馮雙禮的聯手。
畢竟吳軍有十一萬,就算在黃河折損不少此時的兵力亦有十萬以上。
而李來亨和馮雙禮聯手亦不過十三萬眾,現在更是已經達不到這個數字。
吳軍的兵力雖然略處劣勢,可是其兵員素質卻是優勢。
以十一萬吳軍迎擊十三萬西闖聯軍。
吳軍并非不能取勝。
縱使不能像松錦之戰,以十一萬大破十三萬人。
也當能夠穩中求勝。
只是吳軍和馮雙禮在這里大打出手,全面開戰。
其政治影響卻是難以估量。
所以為了求穩,吳軍還是需要先盡快解決李來亨。
畢竟西營降兵降將打順軍沒什么壓力。
可要是打西軍,那就有心理負擔了。
“不管怎么講,我軍都需要在馮雙禮軍過虎牢之前解決掉李來亨。”
“所以此戰我軍必須要從快從速從嚴”
“自明日起,我軍以大炮想轟,全力攻山,定要在三日內拿下李來亨。”
“否則,遲則生變”吳三桂鄭重道。
“謹遵王爺之令”一眾將領紛紛拱手。
翌日清晨,一門門吳軍的大炮通過伊水之上搭設的浮橋出現在雙山之前。
吳三桂的主力為了速度,不得不將紅衣炮滯留再后。
如今又已經打過了黃河。
吳三桂的本部大軍中那自然沒有紅衣炮的。
好在胡國柱軍在洛陽還有不少紅衣炮。
所有在這場順吳兩大實力的最后較量中。
吳軍還是能夠得到紅衣炮的強力支援的
轟轟轟
一門門紅衣炮開火。
吳軍炮兵將一顆顆炮彈塞進炮膛,隨后對著萬安山和雙龍山不斷地轟中。
而回應他們則是大順軍更為猛烈的炮火。
順軍原本大炮匱乏,好不容易在孫可望的扶持下擁有一支頗具規模的炮兵后。
又在南陽之戰中慘敗,喪失了上百門紅衣炮。
好在通過劉體純在荊襄的經營以及孫可望的支持。
大順軍的炮兵實力不僅得以恢復,更是又提升了一個檔次。
此時在萬安山和雙龍山上,足足有著兩百多門紅衣炮。
對比攻山的吳軍反倒是順軍的炮火更為猛烈。
一顆顆炮彈不斷地打出。
大順軍炮兵居高臨下,憑借著地利和火炮數量。
在炮戰占據了上風。
囤積的炮彈不斷的塞進炮膛,炸毀了二十余門吳軍紅衣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