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面則是那些拉投資人的原始資料。
很不專業的電影拍攝方案,以及電影劇本。
兩個劇本,一個驚悚類型,一個愛情片。
全是羽生秀樹沒聽過名字的。
前者需要十五萬美元的拍攝資金。
后者稍多一點,需要二十五萬美元。
典型的小成本獨立電影。
羽生秀樹都沒仔細去看劇本內容,瞅了瞅弗雷德的意見。
簡單說就是進入院線沒戲,發行錄像帶還有盈利的可能。
“既然你看過了,就投了吧,記得安排我們的制片人。”
羽生秀樹隨手把文件還了回去。
他讓弗雷德尋找獨立電影投資,從想法出現的那一刻,就不是想靠小成本獨立電影以小博大。
八十年代,好萊塢可還是八大制片廠的時代。
就連聯美影業和米高梅影業都活的好好的。
隨便淘個小成本獨立電影,然后北美票房過億。
怕不是在做夢
羽生秀樹借著后世記憶自己操作的話。
可能性當然會大上不少。
但莪們來縷一縷整個過程。
先攢出來一個有可能大賣的劇本,然后從拍攝到后期,從宣傳到營銷,花費金錢和精力,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半載。
去掉所有成本,一部電影能賺多少
兩千萬,三千萬,還是五千萬
就算能賺一個億。
可浪費那么長時間。
對現在的羽生秀樹有什么意義
還沒他賣一個月的精靈卡賺的多呢。
羽生秀樹是來好萊塢幫云上娛樂打前站的。
是為了未來的戰略計劃鋪路的。
他已經是霓虹傳媒大佬,超級富豪,好萊塢大制片廠都要倚重的渠道商之一。
不是穿越后繼承了即將破產的電影公司,一窮二白,只能從低到高,謹慎小心的一部部拍電影,將公司發展壯大的悲催男主角。
只要云上影業能按照計劃發展,哪怕前期虧錢都不要緊。
他害怕虧錢嗎
作為巨頭,為了戰略勝利就不能害怕虧錢。
所以他不能只看眼前一時的得失。
不能為了幾十萬,幾百萬的蠅頭小利。
不能為了每次投資都必須賺錢。
而放棄戰略計劃。
更何況他可是開了預知未來掛的。
許多看似是虧錢的項目,最后其實想虧錢都難。
而投資還沒有他給女人零花錢多的獨立電影。
對羽生秀樹而言,不過是千金買馬骨,幫云上影業刷知名度的手段而已。
能否賺錢,根本不重要。
羽生秀樹不想在索尼來好萊塢之前太高調。
但又不能徹底沒有存在感。
如今的獨立電影,標榜的是先鋒電影,藝術電影。
嘴里講的是文化,談的是個性。
用來刷聲望和逼格,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想到這里,羽生秀樹又對弗雷德說,“如果看到有藝術性的電影,也不要太在意盈利,一樣可以投資。”
“好的,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