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好萊塢,收購哥倫比亞影業的決定是盛田昭夫決定的。
收購團隊的三個主要成員,也全都是盛田昭夫信任的友人,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
但偏偏此時索尼的社長,負責指揮這件事的,又是對盛田昭夫唯命是從,因為身體原因無法親赴阿美利卡的大賀典雄。
這種情況下,大賀典雄把收購工作下放給盛田昭夫信任的工作團隊,那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接下來,收購會出現什么結果,那就不言而喻了。
盛田昭夫拼盡全力想要融入阿美利卡上層社會,但阿美利卡上層社會卻不是那么想要接受他。
這就好似一個癡心舔狗,拼盡全力去舔自己的女神,但女神卻對他不屑一顧。
而盛田昭夫信任的“好友”們,也不出意料的在收購中,狠狠的坑了索尼一把。
作為中間人,商業顧問,以及盛田昭夫好友的彼得·彼得森,用盡了他在華爾街多年從業的“才華”。
彼得·彼得森幫索尼在收購中,把哥倫比亞影業的股價,從收購前的每股12美元,一路談到了收購時的每股24美元。
談判期間,哥倫比亞影業整整翻了一倍的股價,彼得·彼得森作為華爾街投行董事,私募基金創始人,借機賺了多少錢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而最終,“費盡心力”的彼得·彼得森,在每股24美元的價格上,談成了每股27美元的收購價格,成功讓索尼溢價一倍,花費五十億美元拿下了哥倫比亞影業。
重要的三人組中,彼得·彼得森能借著收購撈金,其余兩人自然也沒少跟著一起撈。
甚至哥倫比亞影業總裁彼得·古伯還獲得了大筆的股份變現。
而有意思的是,在索尼收購哥倫比亞影業的收購傳出去后,全阿美利卡立刻爆發大規模的反霓虹情緒。
索尼,當仁不讓的成為了這股輿論風暴的中心。
迫于輿論壓力,索尼不得不公開宣布,不會讓哥倫比亞影業變成霓虹公司,會完全保留原本哥倫比亞的管理層。
然后,索尼阿美利卡總裁米基·舒爾霍夫,以及哥倫畢業影業ceo彼得·古伯,這兩人不但借著收購大撈特撈的人,還成功壟斷了索尼在北美的權利。
索尼·哥倫比亞影業,也開啟了長達多年的巨額虧損期。
想到這里,羽生秀樹看著眼前向他做出歡迎的人,眼神中的玩味一閃而逝。
站在羽生秀樹面前的人,正是索尼阿美利卡總裁,收購團隊三人組成員之一,米基·舒爾霍夫。
根據羽生秀樹的渠道調查,索尼因為收購哥倫比亞影業而遭受阿美利卡輿論攻擊,背后便有這位索尼總裁推波助瀾。
當然,肯定也少不了哥倫比亞影業ceo彼得·古伯的手筆。
后者甚至在后世接受媒體采訪時,都直接自爆了。
至于兩人為什么這樣做,不用猜都知道是為了讓所以迫于輿論壓力,繼續讓他們掌控索尼·哥倫比亞影業的權利了。
而這些家伙的所作所為,也是導致羽生秀樹不討厭caa總裁邁爾克·奧維茨的原因。
邁爾克·奧維茨雖然在這次收購中,也沒少幫著哥倫比亞影業坑索尼,但人家本就是哥倫比亞影業的中間人,這樣做無可厚非。
可比眼前這三個,打著盛田昭夫好友的名義,表面上屁股坐在索尼那邊,卻把索尼坑到吐血的人不一樣。
“羽生先生?”
眼看自己客氣的發出邀請,羽生秀樹卻并未說話,米基·舒爾霍夫趕忙又問了一句,臉上并未有任何不悅。
他們這樣的人,敢在背后欺上瞞下,欺負索尼無人搞東搞西。
但卻不愿意和羽生秀樹這樣一個年富力強,冷靜果斷,白手起家的新晉超級富豪交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