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秀樹說的是真的又如何?揭露了現實又能怎么樣?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這本書就算再優秀也無濟于事。
只能怪這本書和現在的社會輿論相左,很多人明知道說的是真的,但卻也不愿意相信這就是實情。
畢竟在大家都覺得霓虹經濟能永遠輝煌,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情況下。
這時候羽生秀樹卻跳出來說這都是假象,繁榮的經濟其實是個泡沫,遲早都會崩潰。
那種殘酷的現實,你讓普通人怎么可能接受。
因此很大可能是,霓虹民眾寧可紙醉金迷的活在當下,也不愿意去想未來到底會如何。
這種情況下,羽生秀樹刺破這些人的黃粱美夢,得到的絕對不會是感謝,只會是惱羞成怒之下的逃避與反擊。
羽生秀樹愿意逆風而行,挑戰整個霓虹輿論大勢。
可雜志社為了銷量,當然是如何迎合讀者就如何報道,完全沒必要和羽生秀樹站在一條戰線。
眼看編輯們還憤憤不平,高層再次強調,“按照我說的做,不要動其他的小心思。”
言罷,此人轉身離開。
眾編輯把目光轉頭投向臉色鐵青的主編。
主編卻只是嘆了口氣道,“哎,我已經努力了,這是上層的決定,無法更改。”
主編說到這里,從面前桌子上取來一張紙,提筆刷刷刷寫了一行字。
《貓眼中的“泡沫經濟”,是真?是假?》
他把寫了字的紙朝眾人面前一推道,“就按照這個標題創作報道吧,必須在明早發行之前完成,所以要辛苦大家加班了。”
編輯部里,眼看主編也無能為力,編輯們盡管欣賞羽生秀樹的作品,欣賞羽生秀樹的文人風骨,但卻也只能為現實低頭。
而這樣的討論,可不止出現在《周刊朝日》的編輯部,基本上霓虹主流的報刊,多數都選擇了批評羽生秀樹這部作品。
有的甚至還順道帶上了羽生秀樹之前的新聞一起報道,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吸引讀者的關注。
當然,也不是每個霓虹刊物最終都選擇了隨大流。
還是有一些專業的文學媒體,發表了盛贊羽生秀樹這本書的文章。
比如《新潮》《文學界》《群像》……等等。
若說哪家刊物夸獎的最厲害,那當屬不停找羽生秀樹緋聞報道的《周刊文春》,同屬一個雜志社的《文藝春秋》了。
畢竟這家出版社出了名的硬骨頭,又豈會在乎輿論潮流是什么。
只不過有意思的是,以前這家雜志社的報道,但凡出現羽生秀樹,都是在扒羽生秀樹的秘密和緋聞。
結果現在羽生秀樹站到了公眾的對立面時,他們卻反而和羽生秀樹站在了一起。
但很可惜的是,在洶涌的輿論浪潮之下,這為數不多為羽生秀樹說話的聲音,瞬間就被淹沒的一干二凈。
可以說在《我是貓》發行初期,那詭異的寧靜結束后,霓虹整體輿論全都鋪天蓋地的對羽生秀樹發出了質疑,抨擊,甚至是辱罵。
有人評價羽生秀樹就是出于故意的目的,創作的這本,為的是突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特立獨行,表現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優越感。
有人說羽生秀樹的看法太過悲觀,完全是以偏概全,批評羽生秀樹不注重霓虹輝煌強大的一面,專門挑選陰暗的傷疤揭露,就是為了打擊民族自信心,見不得霓虹崛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