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往往在上層精英群體中,媚霓虹群體卻是比比皆是。
對于這種身在霓虹的南韓移民,羽生秀樹談不上好感,也談不上討厭。
畢竟對他來說,鄙夷南韓的同時,對霓虹同樣也沒有好感。
“你為什么在這里?”羽生秀樹問。
崔勇樹趕忙回答,“我的部門投資的一部電影,在南韓上映后票房還不錯,我便邀請劇組來吃飯慶祝,沒想到竟然會遇到會長大人。”
羽生秀樹說,“哦,原來老板說吃飯的人就是你啊。”
崔勇樹陪笑道,“是啊,除了部門的下屬,還有電影導演和幾位主演。”
“好了,我知道了,去吃飯吧。”
羽生秀樹擺擺手,示意崔勇樹可以離開了。
或許對于南韓娛樂圈而言,成立時間不久,但卻背景恐怖,資本雄厚,還隱隱掌控pbs電視臺的半島放送內容制作局是了不得勢力。
崔勇樹作為半島放送內容制作局的投資部門次長,位高權重,是南韓圈內人士想要巴結的存在。
可對于羽生秀樹來說,半島放送內容制作局不過是他隨手部下的一枚閑棋,受限于南韓市場規模,未來發展潛力有限。
至于崔勇樹,一個從集團“流放”到南韓的邊緣人物,若是對方不提醒,羽生秀樹怕是連名字都記不起來。
所以也不能指望羽生秀樹對此人有多重視,能耐下心說上這幾句,已經算是給對方面子了。
不過崔勇樹雖聽出羽生秀樹是在趕客,但卻還是試探著問,“會長,我們投資的這部電影的導演,得知您在這里,很希望能見您一面。”
羽生秀樹疑惑問,“見我做什么?”
崔勇樹回答,“他說他很喜歡您寫的書。”
聽到是書迷,羽生秀樹便多問了一句,“導演是誰,這次拍的電影叫什么名字?”
“導演是林權澤,電影是將軍的兒子。”崔勇樹回答。
羽生秀樹恍然道,“原來是他啊。”
林權澤,一九三六年生人,在后世被南韓電影界譽為南韓影史上的教父級人物,也是南韓拍攝電影數量最多的人物,堪稱南韓電影的活化石。
對方未來會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還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終身成就獎,榮譽金熊獎。
此人在電影藝術上,受到華夏文化影響極深。
至于導演水平……
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反正在羽生秀樹個人看來,和華夏的一眾電影大師是相距甚遠的。
就拿崔勇樹口中這部林權澤執導的《將軍的兒子》來說,1990年上映的電影,借由黑道斗爭來描寫對霓虹殖民者的抵抗。
可偏偏電影所呈現的故事,充分的暴露了棒子玩不轉歷史的小家子氣。
場景粗糙,故事生硬,情節造作,劇情兒戲,毫無細節可言,完全沒表現出任何民族抗爭的悲情壯志,影像表現無聊到足以讓人睡著,電影節奏宛如白開水般寡淡。
總而言之,就是一部爛片。
不過話說回來,這部電影爛也是有理由的。
如今這個時期,香江黑幫動作片橫掃南韓市場,各大香江電影公司搶灘登陸,南韓本土電影被殺的潰不成軍。
憤憤不平的南韓電影業,自然是想要收復失地,便聯合業內公司,準備拍攝一部黑幫動作片對抗香江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