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沒有對比就沒有落差。
反觀李孟熙這位三星集團的長子,在南韓早已經習慣了人上人的待遇,又怎么可能瞧得起眼前這些“平民”。
或許是因為家族爭斗,導致性格有些偏激和扭曲,李孟熙在看著這些人時,目光陰沉如水,帶著毫不掩飾的不耐煩與嫌棄。
這種態度別說回應,就差直接在臉上寫著,和你們應酬完全是在浪費時間了。
李孟熙這般明顯的態度,眾人又怎么可能看不出來,可懾于李孟熙的背景,誰也不敢把心思表現出來。
甚至李孟熙沒有發話,眾人連離開都不敢。
如此情況下,李孟熙哪里會理會這些人,而是第一時間看向羽生秀樹。
轉頭的一瞬間,李孟熙的表情也隨之切換。
原本的不耐煩和嫌棄,立刻變成友善的客套笑容。
“羽生會長,今天時間太晚了,關于合作的事情,改天我們再約時間詳談如何?”
李孟熙的變化,同樣落在其他人眼中。
對待他們,以及對待羽生秀樹的前后態度對比,巨大的落差尤為明顯。
眼前的羽生秀樹,年齡比他們中的某些人也大不了多少,甚至比很多人都要年輕。
如此年輕的羽生秀樹,為什么會被李孟熙另眼相看。
是因為羽生秀樹的外表嗎?
當然不是!
原因很簡單,且只有一個,那便是羽生秀樹的“實力”。
明白到這點后,眾人心中可謂是百味雜陳。
那些看透人生的老油條,心中或許會羨慕,但對待人生的態度卻已經躺平認命,最多只會想著有沒有可能巴結一二。
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則還會熱血上頭,幻想著通過努力奮斗,也能成為羽生秀樹這樣的人。
畢竟羽生秀樹的財富奇跡,白手起家的崛起過程,即便在南韓也是被多次報道過。
至于習慣性依附強者的南韓女性,則是因此對羽生秀樹愛慕與崇拜更盛。
不過這些人的心態,羽生秀樹自然是沒空去關注和了解。
面對李孟熙的要求,羽生秀樹想了想回答,“我在南韓的行程還有兩天。”
李孟熙自然知道羽生秀樹的意思,立刻表示,“關于合作我還要做些準備,不如約在后天見面如何?”
羽生秀樹說,“沒問題,具體時間我會讓助理和李社長聯系。”
羽生秀樹為什么會答應和李孟熙合作,自然是因為他知道,李孟熙已經做好帶領第一制糖脫離三星的準備了。
而脫離三星獨立發展,改名希杰(cj)集團的第一制糖,在日后會成長為南韓第一梯隊的財閥勢力,業務涵蓋食品、物流、生物科技、娛樂等多個領域。
尤其是在娛樂傳媒上,不但是南韓最大的電影發行商,更有著強大的制片實力,那部獲得奧斯卡的《寄生蟲》,便出自希杰(cj)集團的希杰(cj)娛樂。
雖然如今羽生秀樹在南韓已經完成了諸多布局,但誰又會嫌棄自己的實力更強呢。
不管是物流行業,還是娛樂傳媒,羽生秀樹的企業屬于外資,受限于南韓的法規限制,找個南韓企業合作無疑是最好的發展策略。
而希杰(cj)集團未來雖然很厲害,但從三星獨立前后的時間段,卻是其最脆弱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