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韓電影市場中,要論香江明星的綜合影響力,程龍首當其沖,張國榮緊隨其后。
劉德華則與張國榮在伯仲之間。
甚至在票房上,張國榮也不及劉德華。
八十年代末開始的南韓電影市場,劉德華在南韓一共有十七部電影沖入年度票房前十,共拿過一次年度票房冠軍,兩次票房亞軍。
其中單單在首爾地區,觀影人次十萬以上的有九部,二十萬人次以上的有五部,三十萬人次以上的有三部,最高的一部觀影人次達到了三十七萬以上。
單論同時期的南韓票房成績,程龍當然斷檔領先,吊打所有華語明星。
但劉德華卻也在程龍之下一枝獨秀,遠遠甩開一眾前輩和同時期的明星。
這也是為什么,劉德華在香江電影市場雖不如雙周一成,但片方卻喜歡找他拍片的原因。
強大的海外人氣與票房號召力,正是他問鼎天王的資本。
即便現階段的劉德華,還沒有創造出上面的票房數據,但照樣憑借《至尊無上》,《天若有情》,《摩登如來神掌》等電影在南韓的成功,于南韓獲得了超高的人氣。
用后世的話來說,那就是頂流明星。
所以對于還沒成名,默默無聞的李英愛而言,能和劉德華拍攝廣告,已經算是意外之喜。
和劉德華一起主演電影?別說是她,就算是如今已經成名的南韓演員,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畢竟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華語娛樂圈都是相當排外的,影視觀眾對于海外演員也缺乏認可。
外部票房雖然對香江電影很重要,但本埠票房才是根本,沒有哪個制片公司會為了外埠票房,找沒有本埠號召力的演員擔任主演。
當然程龍的電影除外,對于影迷來說,程龍電影不管有多少人演,不管別人的戲份有多重,主演始終就只有程龍一個人。
想到這里,羽生秀樹看了眼劉德華,卻突然冒出一句,“其實也不是沒有機會?”
“什么?”
李英愛完全沒聽懂羽生秀樹的意思。
不過羽生秀樹卻沒有第一時間向李英愛解釋,而是轉頭用國語問陳淑芬。
“陳經理,有沒有想過開拓國際業務?”
本就是精明人的陳淑芬,在聽到羽生秀樹的話后,立刻將目光看向李英愛,上下打量一番后說。
“底子確實不錯,先生想讓我簽下她?”
羽生秀樹卻說,“雖然我是恒星娛樂的投資人,但如非必要,我不會干涉恒星娛樂的業務,簽與不簽,全看陳經理的選擇。”
陳淑芬遲疑道,“她的形象雖然不錯,但想要在香江立足卻很難。”
羽生秀樹提醒,“不知道陳經理還記得當初beyod樂隊是怎么出道的嗎?”
此言一出,陳淑芬頓時雙眼一亮。
當初beyod樂隊先在海外揚名,轉而再回港發展,借助海外的影響力,直接便抬高了在香江的咖位。
雖然現階段娛樂圈還沒有“出口轉內銷”的說法,但羽生秀樹給beyod樂隊制定的出道策略,堪稱神來之筆。
事后雖不知道被多少業內人士稱贊與模仿,但卻無一人能像beyod樂隊那般成功。
這其中固然有后來模仿者對比beyod樂隊,實力相距甚遠的因素。
但更多的原因,其實還是操作者缺少云上系在海外的資源。
畢竟當初beyod樂隊出道的時候,云上娛樂能從歐美到亞洲,幫beyod樂隊拿下各種獎項,公關大量音樂人進行吹捧造勢。
可其他公司完全沒有云上娛樂的實力,想要在海外造勢,自然也是有心無力了。
其實別說其他公司,就算是云上系自己,在beyod樂隊之后,也沒有再進行過這種操作。
畢竟為了捧紅藝人,要動用世界范圍的資源,整個云上系有這樣權利的,也只有寥寥幾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