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操作說白了,就是針對某個市場的特供版電影罷了。
后世內地市場崛起,為了討好內地觀眾,或是為了規避審查,好萊塢制片方就沒少搞內地特供版電影。
當然,這種操作并非好萊塢原創。
香江電影黃金年代,港片制作方為了滿足外埠市場的需求,也沒少干這樣的事。
最廣為人知的,當屬1992年的《家有喜事》了。
張國榮因為主演《英雄本色》而深受南韓觀眾喜歡,所以南韓發行方在購買《家有喜事》的時候,就強烈要求電影里必須有張國榮的槍戰戲。
可《家有喜事》作為一部賀歲喜劇,張國榮扮演的角色又是一個“娘娘腔”,完全沒有能插入槍戰戲的劇情,因此南韓發行方的要求,實在是難壞了制片方。
但為了滿足金主要求,導演高志森最終不得不在香江版劇情結束之后,加了一段大嫂被綁票,兄弟三人套著絲襪和綁匪槍戰火拼的戲份。
雖然這段戲突兀無比,但誰讓南韓影迷喜歡呢。
但陳淑芬還是疑惑問,“這樣拍的話,劇情該怎么處理?畢竟可是少了一個人的戲份?”
羽生秀樹反問,“永晟定下導演的人選了嗎?”
陳淑芬回答,“確定了是王京導演。”
聽到這個名字,羽生秀樹當即一敲桌子道,“如果是王京導演的話,這種事根本不用擔心,他肯定能處理好。”
對于王京這位鬼才,羽生秀樹可謂是信心十足,小小一個特供版電影,怎么可能難得住對方。
陳淑芬問,“可我們又該如何說服永晟呢?”
“說服?這明明是雙贏,為什么要說服。”
眼看陳淑芬似是還有不解之處,羽生秀樹便更詳細的解釋起來。
“首先在拍攝上,永晟完全以香江版本為主拍攝就好了,李小姐的戲份是否突兀,是否合理,根本不重要。
李小姐的角色可以是那種出場雖多,但可有可無的人物,也可以單獨給她加一個故事線,甚至電影結局都可以拍兩個,一個有李小姐,一個沒有李小姐。
永晟同意的話,我們在南韓也有電影發行業務,可以在電影沒有開拍前,就出高價買下南韓的版權,為永晟的利益保底。
至于我們的盈利問題,在我看來這樣的電影根本不可能失敗。
如果你關注南韓電影市場,就知道他們前段時間有部大賣的電影,名叫《將軍的兒子》。
這部電影單看質量非常糟糕,但偏偏就是能票房大賣,靠的就是打著對抗香江電影,煽動影迷的愛國主義情緒。
正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也完全可以在發行上進行借鑒。
電影在香江宣傳發行時,我們可以全程帶著李小姐,然后轉發報道回南韓,告訴南韓影迷李小姐對電影是多重要,在香江是多么受歡迎如何。
等回到南韓發行的時候,如過電影票房在香江大賣的話,則可以吹捧它代表南韓女演員征服了香江市場如何。
即便票房不好也不要緊,拉上導演和華仔來一起宣傳,當著媒體面使勁夸獎她就好了。
到時候買通媒體,再……”
羽生秀樹越說越多,一番言論可謂是集后世特供板電影,出口轉內銷宣傳之大成。
不但讓虛心求教的陳淑芬驚為天人,腦中舉一反三之下,聯想出不知道多少營銷宣傳的套路。
也同樣將劉德華說的一愣一愣的,心想捧人原來還能這么玩。
唯有依舊疑惑的李英愛,因為聽不懂國語,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不過看著三人時不時看向她的目光,李英愛卻能確定,三人的討論肯定和她有關。
好一會后,待羽生秀樹就如何捧紅李英愛與陳淑芬溝通完后。
已經決定要為恒星娛樂開拓國際業務的陳淑芬,根本不浪費時間,直接便用英語問李英愛。
“李小姐,簽約我的經紀公司,我幫你實現成為演員的夢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