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岸的地方是余姚,和慈溪很近,上岸沒半天就遇到敗退下來的觀海衛軍卒,據說定海衛已經退到了寧波府,然后我們就和尾隨而來的倭寇懟上了。”
隨著親兵繼續講述那段戰場經歷,九江衛出動以后第一場大戰的過程才進入三個聽眾的耳朵里。
因為是敗兵,根本沒人注意身后的情況,即便是碰到了這只遠道增援而來的大軍也是一樣,觀海衛軍卒繼續往后放敗退,直接帶動了另外幾個衛所軍心崩潰。
之前還在鎮江的時候,只是聽到有人傳倭寇很是了得,這下是看到真的了,沒看到觀海衛的敗兵沒命的往后方跑。
到這個時候,九江衛那些訓練了一年多的兵其實也是軍心浮動起來,都想要跟著往回走。
不夠有衛所指揮,還有指揮同知,指揮僉事押著,到是沒人敢直接跟隨那些潰兵跑回去,沒看到千戶、指揮等軍官手下的親兵家丁這會兒正站在大軍外圍磨刀霍霍。
幾個衛所指揮這會兒也鉆到了一起,研究后面怎么辦。
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迷航到了這里已經違抗軍令了,要是繼續迷路
不敢想。
大軍直接在通往余姚的大道上臨時扎營,一邊向上面派出信使請示后續任務,也派出探馬探查慈溪附近的敵情。
營剛扎下,飯都沒做好,就得到探馬回報,二十多里外發現了倭寇,正在搶劫一個村鎮。
幾個衛所的高級武將又匯合到了一起,商量要不要派出軍隊進行清剿這股倭寇。
“你們就出兵圍剿這股倭寇了”
吳棟聽到這里,忽然插話進來問道。
“沒有,當時老爺在帳外候著,里面的老爺商議后,只是加派了探馬探查敵情。”
那親兵急忙說道,“不過第二天我們就和這股倭寇懟上了。”
隨著親兵繼續講述,魏廣德他們才知道了之后發生的事兒。
雖然派出探馬監視那股倭寇,但是當天的軍議上,大部分的衛指揮都想要帶兵退到余姚去,畢竟那里有縣城城墻可以依靠,抵擋住倭寇的進攻。
當晚九江衛所有的百戶以上軍官全部都被叫到指揮大帳商議,到這個時候,吳占魁和魏勐才知道下午軍帳那邊到底因為什么事情發生爭執以及最后的結果。
所有九江衛百戶以上軍官都要做出選擇,到底是退守余姚還是主動出擊剿滅這股倭寇。
很快大帳內的軍官就分成了兩派,絕大多數的軍官自然不愿意跑到浙江來打仗,不是不想要軍功,而是這軍功有點燙手。
他們很清楚手下成色,是真沒信心剿滅倭寇,沒看到觀海衛的人馬都潰敗下來了,這可是一個滿員衛所,而現在的九江衛就千多號人馬。
少數幾個想要建功立業的低級軍官也很快就被身旁同僚批的一無是處,無話可說了。
不是他們的意見不好,那可是報效朝廷,可惜也就只是占據道德制高點,對于同僚提出的實際戰力,他們也是啞口無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