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心里盤算著,這股倭寇最后的結局,大概率是被滅了,但是也不排除文官為了面子,把倭寇逃走說成盡滅。
歷史這個東西,說實話,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
魏廣德沒有說話,他就是等這舅舅和老爹的決定,由此也可以知道他們最后的決定。
魏廣德不相信老爹和舅舅沒有就采取的策略和張同知商量過,他們肯定已經有了計策,對于現在的魏廣德來說,只能觀望,看他們到底怎么商量的。
而這個時候,表哥吳棟、張宏福和大哥魏文才也湊了過來看著桌上的地圖,而舅舅和老爹還在那里商量,也只有后軍千戶所千戶鄭義祥事不關己似的坐在一邊,也沒上來看地圖。
好吧,或許他早就發現了,這一屋子人其實都是沾親帶故的,就他一個孤家寡人。
雖然他其實和吳家、魏家一樣,早已扎根在九江衛,也是老早就投靠了張同知,心腹之人,只不過平日里和吳占魁走的不近。
來之前,張家已經給他遞了話,按照吳占魁的命令行事。
這個時候,他干脆站起身走到吳占魁身前,“指揮大人,屬下出去看看手下的兒郎。”
“去吧,注意安撫,這個時候不要生事。”
吳占魁叮囑一句,這個鄭義祥是個心狠手辣的,對于手下的士卒那是出了名的狠毒。
之前發下的開拔銀子,就被他扣走一半,后軍千戶所的戰兵對此頗為不滿。
等鄭義祥離開后,不多時,就看見舅舅回到桌前,魏文才和吳棟自覺讓開位置,魏老爹這個時候也跟在后面站到桌前。
“繼續向前,從蕪湖進溧水,直接奔宜興,或許能堵住他們,如果他們選擇直奔蘇州會拓林倭寇,那就沒辦法了,我們追不上。”
吳占魁伸出手指點在標注為長江的黑線上,前面一個小黑圈,旁邊標注蕪湖,那里還有幾條代表水道的黑色線條。
“堵肯定是堵不住了,秣陵關沒能擋住倭寇,我們注定只能追著跑。”
魏老爹想想點點頭說道,乘船直奔溧水,從那里上岸,確實可以少走不少路。
至于追不追的上,那就看天意了。
是的,對于武官來說,很難抵擋戰功的誘惑,特別是既能立功,背后還有大人物罩著的,不怕功勞被貪墨。
在九江府指揮使司衙門,張同知把張世貴、吳占魁叫到一起,商量過此戰的利弊。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股倭寇已經是驚弓之鳥,只是誰也沒想到他們會大膽到真跑到南京城去作死,還紅衣黃蓋招搖過市,這不是逼著朝廷弄死他們嗎
別說什么精銳,這伙人是精銳不假,可也已經是疲憊之師早已銳氣全無,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時機。
兩人議定后,自然也不會去征求其他人的意見,在這里,他們就代表衛指揮使司,也是代表張同知的意志。
為什么前路軍是右軍和后軍千戶所的人馬,不就是因為這兩個千戶是張同知的人,兩個千戶所相互之間有個照應。
好吧,這個時候的明軍,已經有賣隊友的先例,特別是之前在浙江剿倭的時候,聽說過不少只顧自己不顧友軍的戰例。
九江衛的指揮們,自然都是善于學習的,斷然不能犯這樣的錯。
至于解決辦法,也好辦,那就是把互為一體的人馬組合在一起,自家人,照不照應別人就管不著了。
船隊繼續順流而下,很快在蕪湖轉道進入溧水直到船只靠岸,大軍開始有序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