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已經在磨墨,更多的還在那里思考。
這次嘉靖帝也是心血來潮,現在的考生都喜歡揣摩帝心,其實不止是考生,就是自己手下的那幫大臣也是這樣。
民間都以為朝廷為了南倭北虜頭疼,官場里的則大多知道朝廷財政緊張,想來下面這些考生也是同樣的心理,他們押題應該會往這個方向上賭,朕偏偏就不和你們的心意來。
想到這里,嘉靖皇帝嘴角漏出一絲玩味的笑容,然后他就發現一個靠近大殿門口的家伙正在偷偷抬頭看他。
身為九五之尊,嘉靖皇帝自然也不會和他一般見識,畢竟都快是自己的門生了。
而且,就他所在的那個位置,估計也就是三甲之列,或許將來基本沒可能再來到這里,到這奉天殿來了。
嘉靖皇帝不是笨蛋,相反他卻是極為精明。
他熟悉官場的套路,包括各種潛規則。
只是,知道又有什么用,有些東西已經既定事實,就連身為皇帝的他也無法改變。
而對于那個偷看自己的小家伙,嘉靖皇帝看的很清楚,年歲不大,估摸著二十歲不到的樣子,在一幫以三四十歲為主的貢生當中還是挺顯眼的,臉太嫩了。
心血來潮之下,嘉靖皇帝收起笑容,但是也沒有板起臉,而是溫和的沖他點點頭。
好吧,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這個動作有什么意思,臺下的魏廣德自然就更看不懂了。
之前在京城里,倒是聽到過不少八卦,說嘉靖皇帝有事沒事就喜歡寫些正常人看不懂的條子交給內閣,讓他們去猜,魏廣德的感覺就是怎么神秘怎么來。
好了,現在嘉靖皇帝給自己的動作,他一時沒想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過,殿試程序走到現在,嘉靖皇帝感覺也差不多了,沖身旁的大太監黃錦點點頭,隨即起身就離開了奉天殿,在皇帝離開后,其他和本次殿試不沾邊的官員也都紛紛退出。
因為在舉行殿試,自然不會有太監大喊一句“退朝”,即便是高官勛貴離開奉天殿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盡量不發出一點聲響,御史和監試官還在一邊虎視眈眈。
皇帝那個小動作,魏廣德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不過這會兒他已經開始磨墨了,老是發愣也不行。
卷頭寫好姓名籍貫等信息,都是寫濫了的,每次科舉開始都這樣,一會兒考完還要彌封。
殿試的策論,魏廣德還在揣摩該拍皇帝的馬屁好呢還是拍皇帝的馬屁好,最后想了幾個方案,選擇了一個拍法,那就開干。
“臣對臣聞帝王之御天下也必盡官人之道而后可以致天下之治必得官人之要而后可以享天下之逸”
這是策論的格式,所有人開篇都要寫“臣對臣聞”,之后才是自己的論述。
起先還是先講大道理,帝王統治天下,一定要有選人的方法,才能達到天下治理;一定要獲得管理官員的技巧,才可以享受天下的安逸。
之后就是選賢的意義,洋洋灑灑魏廣德卻不敢隨便落筆,而是要把答案在心里反復推敲數遍才敢寫上題卷。
如此就很耽誤功夫了,雖說殿試時間是一天,會一直持續到下午日暮西山,便會強制收卷,考生的答題至此結束。
雖然只是一篇千字的策論,卻是耗費了魏廣德無數的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