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考生們沒事兒,可是紫禁城文華殿里此時卻是燈火通明,掌卷官已經把彌封好并蓋上彌封關防印章的試卷送到了這里,按照讀卷官的人數分成了十四份分別交到十四位讀卷官手中。
此時大殿中央已經擺上十幾張桌子,相互拼接在一起,十四位讀卷官各占一張桌子開始閱卷,根據題紙上的策論給出自己的評價,并按照“上、中上、中、中下、下”五個等級記上一個記號,便于后面進行統計。
執事官是直接把貢士們的題卷送來,而省去了以往科舉考試中的謄抄環節。
在各人都做好自己的準備工作后,有內侍進偏殿請出讀卷官。
他們是在離開奉天殿后直接到了這里,按照嘉靖五年定下的規矩,這三天時間里,讀卷官都不能離開皇宮回家,只能留在朝中休息。
隨著一份份答卷被讀卷官翻看后,寫上自己給出的評判標準,之后還要輪換著來,每一份答卷都要被讀卷官看過,寫上十四個記號然后匯總。
最好的題卷,自然是上等評判越多越好,下面的執事官也按照這個標準排好已經看完的題卷。
當然,讀卷官也不是機器人,不可能一直就在文華殿呆滿時間,中間覺得累了也可以休息,這些天的吃食也會有光祿寺準時送到。
在一間休息的小房間里,嚴嵩皺眉看著一名內侍,“你是說陛下回西苑的路上,又問起魏廣德”
“是的,小人在一邊親耳聽聞,當時是陳洪公公回的話,陛下還問過他會試名次”
內侍接下來的話已經不重要了,嚴嵩這會兒已經判斷出嘉靖皇帝對魏廣德或許是真有點興趣了,不然也不會幾次問道他。
嚴嵩進入朝廷高層,和嘉靖皇帝接觸的時間不短了,算起來已經是快二十年的君臣,自然明白嘉靖皇帝是個什么樣的人。
別看他一心修煉,可是對于朝廷上的事兒卻是洞若觀火,清楚的很。
內侍離開后,嚴嵩渾濁的眼神卻是逐漸清明起來,他感覺自己或許猜到了點什么。
別看嘉靖皇帝平日里看上去精神和身體都還不錯,可是他長期服用的那些仙丹是個什么玩意兒,難道還瞞得過他嗎
更別說他就曾經吃過一顆嘉靖皇帝御賜的仙丹,直接讓他在床上躺了三天,回來還要陪著笑臉說是自己無福消受。
衛所世襲出身的人對皇帝來說,都是曾經立過戰果的軍人,其實和朝中那些勛貴是差不多的,值得老朱家的人信任。
他們在衛所世襲武職,其實也說明了這一點。
本來,皇帝應該更多的重用勛貴子弟,只是現在勛貴子弟普遍都不怎么樣,所以朝中文官獨大的局面已然成型。
被皇帝注意,自然代表著魏廣德可能會有一條光明的前程,當然也有可能
嚴嵩想了想,心中已經定下計來,試探下就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