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開彌封。”
嘉靖皇帝說出這話,也顯示著他似乎并不大打算對讀卷官們排定的名次有什么異議。
但是自古皇權至上,在打開彌封后,是否還會調整名次,那就不一定了。
開科取士,皇帝要考慮的因素很多。
今日是三月十七日,明日就是三月十八日,要舉行傳臚大典,所以今天就要填好黃榜并用印,把需要完成的程序都走完。
隨著彌封被打開,第一份題卷的名字顯露出來,諸大綬。
隨后第二個名字也出來了,是陶大臨,然后第三個陳錫
一直拆到第八份題卷,本次會元金達的名字才出現在眾人眼前。
嚴嵩雖然對金達不滿,可是也不敢狠命打壓金達的名次,只能適當往下壓一壓。
按照正常情況,嘉靖皇帝之前并沒有要調整名次的想法,那么作為會元的金達就會成為二甲第五名,而無緣一甲前三。
隨后繼續拆開后面的彌封,鮑承蔭、劉行素、柴祥、魏廣德四個名字出現在眾人眼前。
一樣是科場規則,即便嚴嵩,也很難刻意打壓某些人的名次,自然也很難抬高一些人的名次。
金達,嚴嵩再不滿,也不能把他壓倒三甲去。
魏廣德,就算他怎么賣力推,也不可能推上二甲,一切都是有規矩的。
打破規矩的只有一個辦法,一個人能做到,那就是皇帝。
嚴嵩在這次的進呈題卷中耍了個小聰明,把金達壓倒最低,而把魏廣德提到三甲前四名,這樣雖然也把魏廣德的名次提高了一百多名上來,可是還不算壞規矩。
接下來就看嘉靖皇帝是什么個態度了,這對于以后嚴嵩對魏廣德是什么態度就很重要了。
嘉靖皇帝看著桌上的十二份題卷,也沒耽誤什么時間,直接提前桌上的朱筆在第一份和第二份題卷上寫下自己的評語,這也是嘉靖皇帝的習慣。
寫下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是看過題卷的。
但是在寫下兩份題卷后,嘉靖皇帝卻沒有在第三份陳錫的題卷上寫下評語,而是拿起第八份題卷放到第三的位置上。
做為跟隨嘉靖皇帝多年的臣子來說自然明白他的意思,隨侍一旁的太監黃錦馬上上前把其他題卷往后挪了挪位置,而首輔嚴嵩也只是雙眼微瞇,隨即又恢復了正常。
嘉靖皇帝一氣呵成,在金達的題卷上寫下自己的評語,隨即放下朱筆。
這一刻,今科殿試的一甲三名就算確定下來了。
狀元諸大綬,榜眼陶大臨,探花金達。
嘉靖皇帝又看了看后面的卷子,殿試排名,皇帝有最終的決定權,只是這擺上來的題卷所代表的名次,卻是體現了文官的意志。
嘉靖皇帝終于還是拿起了最后一份卷子,看似隨意的翻了翻,嘴里說了句“還算中規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