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喜慶氣氛持續到年關,在春節后早已淡去。
在中午的時候,長江下游一條快船在風帆和槳頁劃水的加速下,快速靠向九江碼頭,看船頭的燈籠就知道,這是一條官船,屬于水馬驛用來傳遞公文的快船。
在船靠上九江碼頭后,一個驛卒就背著竹筒快步下船,在碼頭旁一個掛著“驛”字的小院里進行簡單交接,隨后就有一名驛卒接過竹筒翻身上馬向著城里沖去。
不多時,驛卒騎馬穿過城門,馬褂鑾鈴響起清脆的聲響穿透了街市上的繁華喧囂,所有街上行人自覺站到路兩旁,仍由驛卒打馬而過。
不多時,驛卒就到了知府衙門外,衙役馬上迎了上去,知道是公文馬上就帶著驛卒進了知府衙門。
九江知府這會兒正在用午飯,忽然聽到門外有人稟報有緊急公文送到,他也只好放下筷子讓其他人繼續吃飯,自己起身出門。
到了外面就對來人問道什么公文
“會試放榜,喜報,公文直發九江府。”
那衙役連忙躬身回道。
“嗯”
九江知府聽聞是會試放榜結果,心里先是詫異,隨即就是驚喜,公文的內容不言而喻,九江府有舉子過了會試,成為貢士,之后還會有殿試成績出來。
九江知府在這里干了兩任,但是一直沒機會升遷,以他的理解,怕就是科舉這塊九江府連續數次吃了敗仗,所以影響到自己的考評了。
現在好了,有會試消息發來,說明這次的會試九江府終于是出人才了。
忙不迭,知府結果竹筒打開,抽出一卷被彌封的公文,按照慣例檢查彌封后才拆開,抽出里面用黃紙眷寫的公文。
好家伙,打開一看,里面有五張紙,其中一張是正式公文,那是由衙門保存,以此為憑據修改貢士的戶籍資料。
知府打開一看,好家伙,四個人名出現在上面,這次會試,九江府就過了四個人,比去年鄉試過的還多。
九江知府瞬間臉上浮現出燦爛的笑容,細細看了上面舉子的信息。
勞堪、夏可范、張科、魏廣德。
勞堪和魏廣德他還有印象,去年的舉人,夏可范是瑞昌人,嘉靖二十八年舉人,會試成績212名,張科湖口人,嘉靖三十一年舉人,會試成績221名。
魏廣德是九江衛的人,知府大人自然有印象,271名也不錯,至少上榜了,三甲,應該能干到知府位置,運氣好還能再升一品也未可知。
勞堪就厲害了,會試80名,妥妥的二甲進士。
“叫典使、經歷過來,馬上。”
知府大人馬上吩咐道,貢士的喜報要馬上發出去,特別是張科和夏可范的喜報要馬上轉到他們的戶籍地去,自己就去勞家走一趟,讓誰去九江衛那邊好呢
明朝交通如此,在京城殿試都已經結束后,會試成績終于還是抵達了九江府。
會試發榜成績雖然重要,可是也不同于緊急軍情,自然用不到急遞鋪這樣的特殊通訊渠道,所以走的是水馬驛,不過也算是快的了,才十來天時間就送到九江府。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